热门回答:
游仙体
这首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是一种游仙体。所谓游仙体。就是写梦境或者恍惚的状态下见到的事、物和感受。
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修道的李白。经常成仙
现实中找不到解决之法。便去跟神仙求。
面临天下大乱。李白没有解决办法。只能用一个上帝视角浪漫地记录一下。
情感不强烈。观点不明确。意趣也为表达。只是用平素的手法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记录下来。
想象力好。细节好。画面好。也大致如此。
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喝酒。又喝多了。晕晕乎乎地状态想起在洛阳看到的惨状。于是写下这首诗。
其他观点:
感谢提问。分享一些个人观点~
古人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然而。写这首诗的李白。恐怕想要“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兼得。也体现出了他的矛盾与复杂!
《古风·其十九》是典型的天马行空、想象奇诡的“游仙体”《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诗的大意是说:
我登上了西岳华山最高峰莲花山。远远地看到了光芒万丈的仙女如同明亮的星星。
仙女纤素的手握着皎洁的芙蓉。袅袅行走在天空中。
身穿霓裳光带飘逸。像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她约我登上彩云高台。去拜一拜那传说中的老仙人卫叔卿。
恍恍惚惚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翱翔在高空。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的胡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恐怕都要封官进爵了吧。
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诗仙”李白醉酒后做的一首诗。一会天上一会人间。又是仙女又是凡人。而且仙女还带着他去了传说中的仙人卫叔卿。不是几分醉意的太白可能也写不出这种“游仙体”!
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的表现简直是“差评”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这个时候的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还没有被攻陷。此时的李白。在“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中徘徊着。矛盾着。最终却还是一步错。步步错。
(一)独善其身:李白此时的理想去处——仙境
在这首诗中。李白虚构了一幅虚无缥缈的仙境。跟当时中原地带反叛军横行。民不聊生相比。这种仙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
要知道。安史之乱的时候。即便是文章写的“天花乱坠”的李白。也是不能幸免于难的。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先是逃到当涂。听说洛阳失陷。中原横溃。又从当涂逃回宣城。后来逃到了越中的时候听说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回金陵。再后来。玄宗经退守四川。李白就沿长江西上。进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看了上述经历我们就知道。李白真的是想到在动荡之时。隐居起来。最好的地方就是仙境了!这是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典型表现。
▲士兵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
(二)兼济天下:李白又想借着安史之乱建立不世之功
李白虽然已以写诗闻名于世。但是他有一个野心家的老师。
他的老师叫赵蕤。最著名的一本书叫做《长短经》。这本书用全局的视角、辩证的逻辑论述了历史兴亡、权变谋略、举荐贤能、人间善恶。是一部有点类似于《战国策》的书籍。
作为学生。李白也研读过。而且。在老师的影响下。还立下了“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远大理想。但是。时运不济。再加上李白可能确实没有做官的才能。虽然做了几天翰林。确实只能给皇上写写诗罢了。要不是“力士脱靴”恐怕他的为官经历竟没有多少波澜。
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尽管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尽管心中的本能告诉自己应该“独善其身”。但是当年的远大理想让他依然渴望建功立业。但不得不说。他的政治智慧太低了!
▲安史之乱。攻陷长安
(三)站错了队:反害了亲亲性命
安史之乱潼关失守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宗室逃离长安。入蜀避难。半路上。士兵哗变。玄宗忍痛杀了爱妃。但是为了安抚士兵。继续逃跑。他下了一份诏书。对接下来的战斗作了军事部署:大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永王李璘充任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岭南、黔中节度都使。
谁曾想。诏书刚发出。太子李亨自己已经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并封他的爸爸唐玄宗为“上皇天帝”。
这个时候的唐肃宗大概也觉得自己来路不正。老爹玄宗已经没啥威胁了。但是永王李璘长期经营长江流域。招募兵马数万。威胁很大。于是。唐肃宗就让永王放弃军权。常伴父皇左右。
这样。唐肃宗和永王之间的矛盾就白热化了!
而这时的李白正还在庐山“修仙”。永王李璘觉得他名气那么大。就邀请他共创大业。结果。李白竟然答应了。还写了一句诗:“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意思就是。我呀。在庐山上挺好的。吃得好、穿得好。真不想下山去。可无奈天下大乱。苍生需要我啊。只能勉为其难了!
真不知道。此时的李白怎么想的!到了永王那里。李白也没什么正经事情看。仍然是写诗。千不该万不该。写了一组《永王队巡歌》。为永王歌功颂德!
很快。永王兵败。李白作为“入幕之宾”当然是叛军同党。被捕入狱了。要不是后来多人求情。恐怕这回李白就呜呼哀哉了!
▲安史之乱。郭子仪收复失地
有人说。这句诗中。李白是为了写缥缈的仙境。反衬安史之乱百姓之苦。表达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这种分析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其背后的本质:是李白一颗矛盾、复杂、躁动的心!
其他观点:
古风·其十九
唐代: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此诗大约写于安禄山攻破中原之时。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843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白,洛阳,安史之乱,叛军,独善其身,庐山,长安,华山,手把,仙境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理解和评价李白的《古风·其十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游仙体这首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是一种游仙体。所谓游仙体。就是写梦境或者恍惚的状态下见到的事、物和感受。古风·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