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姜登选是张作霖的五虎将。对主人忠心不二。最后却落得个在棺材里活活闷死的悲惨结局。
张作霖本身是土匪出身。手下将领素质都不高。杨宇霆阴险狡诈。张宗昌杀人如麻。李景林两面三刀。韩林春老奸巨猾。郭松龄心胸狭隘。唯一能搁到台面上的。就是姜登选。
爱兵如子的姜登选不仅为人宽厚。而且没有架子。对部下的关怀无微不至。称得上是爱兵如子。姜登选还没有奉系的土匪传统。对百姓丝毫不犯。深受百姓拥护。
可是就这样一个难得的将领。最后却下场悲惨。被闷死在棺材里。
1880年姜登选出生于直隶省南宫县(今河北南宫)陈村人。他家境富裕。不像大多数奉系将领没文化没素质。
小康之家的孩子。家庭环境都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父亲是个正直的人。一直教育他要堂堂正正做人。对他的人生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亲本来想让他好好学习。将来当一个文化人。去发现他酷爱军事。忧国忧民。就让他在1904年东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
在那里他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人。受到革命思潮影响。不久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
1908年。姜登选毕业回国。被分配到派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的部队任职。朱对他非常欣赏。给他的待遇比谁都优厚。还给他两倍于别人的军饷。而且经常在同僚跟前对他赞不绝口。
士为知己者死。姜登选从此后就跟定了朱庆澜。跟他从奉天到四川。再从四川到广东。鞍前马后。肝脑涂地。出生入死。
而朱庆澜也没有亏待姜登选。一再对他进行提拔。姜登选从一个营级军官。在短短五年里。一路高升。平步青云。升任到师参谋长。直到黑龙江督军公署参谋长。
1917年。老领导朱庆澜辞去广东省长职务。姜登选也随即辞职。
1922年。应张作霖之邀。朱庆澜重返东北。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
三年后。朱庆澜金盆洗手。退出军界。担任东北慈善联合会会长。
朱到东北的时候。把姜登选推荐给了东北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有问鼎中原的大志。因此求贤若渴。很欣赏姜登选的才情能力。一下子就给了他一个奉军总参议(类似于总参谋长)的职务。从此后姜登选成为张作霖的得力干将。
姜登选是名牌军校毕业。军事理论过关。是奉军中非常难得的人才。加上他勤奋好学。有军事天赋。很快就把奉军的技战术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立竿见影。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战斗力。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跟吴佩孚两个大军阀40万军队为了争夺霸权孤注一掷。开始了一场生死较量。
这时候姜登选已经是奉系主将。担任第一军军长。他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关键时期。遇到劲敌郭松龄。
正是郭松龄将自己置于死地。万劫不复。
其实姜登选跟郭松龄早就认识。还有渊源。二人都是朱庆澜的部下。都跟随朱到了四川。不过郭松龄当时的地位跟姜登选不可同日而语。在四川。姜登选是参谋长。郭松龄只是一个小营长。
朱离开四川到广东去。姜登选跟随去了。郭松龄则回到奉天到东北军队里当教官。两人当时地位比较悬殊。
但是郭松龄后来居上。因为当教官时认识张学良。深受张的赏识。地位扶摇直上。一下子就被提拔为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
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郭松龄已经是第三军的副军长。成为张学良的搭档。跟姜登选差不多平起平坐了。二人的矛盾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在这次战争中。郭松龄认为姜登选所部陈琛不听调遣。要将其法办。作为陈上司的姜登选为之辩解求情。郭松龄不听。
姜登选无奈只好给张学良跪下。痛哭失声求情。陈才得以免于一死。但姜郭二人梁子就此结下。
1925年11月。郭松龄跟冯玉祥和奉军将领李景林联合进攻张作霖。姜登选乘车回奉天的时候。恰好路过滦州车站。一时间意气用事。决定下车劝说郭松龄。
郭松龄对姜登选说。事已至此。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咱俩合作干吧。
姜登选一听当即怼了回去:\"你背主求荣。犯上作乱。还想我也跟你同流合污。没门。\"
郭松龄一听恼羞成怒。就枪杀了姜登选。把他随便装在一个薄木棺材里。丢到了荒野上。
郭松龄率军进攻张作霖本来非常顺利。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这时候日军全面介入。张作霖咸鱼翻身。郭松龄兵败被杀。
姜登选的副手韩麟春找到了盛放他遗体的薄木棺材。他已经亲自为姜登选挑选了一口上好的棺材。打算把他送到原籍河北厚葬。
当开棺时。韩麟春和在场的官兵不由得痛哭失声。只见绑住姜双手的绑绳已完全松开。棺内四周遍布抓痕。
原来。姜登选被枪击的时候。并没有被击中要害。没有当即身亡。而是被闷死在棺中。
姜登选属于关羽式的人物。死守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愚忠”信条。郭松龄则是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对君臣和主仆观念嗤之以鼻。
两人的观念势同水火。势不两立。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他观点:
深冬。荒野。一个打开的薄木棺材前。数十名戎装男子全部失声痛哭。
他们看到难以置信的一幕:棺内身材高大的男子。面目狰狞。死状惨烈。双手十指血肉模糊。棺内四壁密布深深的指痕。到处血印凝结……
这说明入棺后不久男子苏醒。经过无望、无助的一番挣扎后。才痛苦地死去。
这名男子叫姜登选。生前任奉系第四方面军的军团长。同郭松龄、 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并称为“奉军五虎”。
作为张作霖手下的一员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死得如此惨烈?
一切。要从第二次直奉战争说起。
1、到嘴的“郭包肉”又吐了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战败。经过练兵、扩军等一系列动作。1924年张作霖自任总司令。率6个军17万兵马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10月7日。奉军发动总攻。直奉两军激战于榆关一带。
榆关战事最酣时。张作霖急调姜登选、韩麟春兵发九门口。时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的姜登选到达前线。见直系防线一时难以突破。恳请张学良调山海关处的郭松龄部参战。
一向心高气傲的郭松龄。只有张学良能指挥得动。
但是到达前线后。他跟姜登选、韩麟春闹僵了。因为他拒不执行充当姜、韩两军后备队的任务。要求不接受任何人的节制。独立行动。
争来争去。三人彻底翻脸。
“郭鬼子”一不作、二不休。率部撤出战场。跑出二三十里地。张学良追来。上演了一出民国版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对于姜登选来说。郭松龄这块到嘴的“郭包肉”又吐了出来——战后他曾私下透露:让郭松龄作预备队。就是为了在战场上借直军之手除掉他。而“没能杀郭松龄。是郭松龄的一大侥幸!”
对于郭松龄来说。也看出了姜登选、韩麟春“包藏祸心。早有加害之意。”因此。干脆率部而走。并把苦衷向“月下追来的张学良”全盘托出。
郭松龄、姜登选为何势同水火?
一句话概括:是因为派系争斗。
2、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张作霖的奉系。发家最初靠的是东北胡子。在接受日本“知华派”的援助后慢慢壮大。吸收了来自关里、关外四面八方的人才。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不断发展中。奉系形成士官、讲武堂两大派系。
士官派的首领是杨宇霆。旗下主力是同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姜登选、韩麟春等人。他们深得张作霖的信任。讲武堂派的首领是郭松龄。虽然因为性格原因。郭松龄不被张作霖所喜爱。但他与张学良亦师亦友。因此面对士官派的争权夺利。也是丝毫不让。
两派争斗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日趋白热化。主要事件如下:
之一:榆关一战。郭松龄重返前线。绕道直军背后大巡回突袭。此战虽大获全胜。但郭松龄认为姜登选部的陈琛旅不听指挥。欲军法从事。姜登选拒理力争未果。张学良亲自求情。“跪述原委。痛哭失于声”才得到郭松龄原谅。陈琛被免于死罪、连降三级。
之二:战后。张作霖论功行赏。士官派均受嘉奖。郭松龄未授寸功。张作霖主政北京后。意识到郭松龄受到冷落。想让他出任江苏督办。郭松龄在军权和政权间犹豫之际。杨宇霆上下活动。最终谋得此职务。并力主姜登选成为安徽督办。
之三:郭松龄得到张学良首肯后。把直军3万余名俘虏整编进自己的部队。此事却不被张作霖认可。因为杨宇霆已通过张作霖的首肯。把这批俘虏拨给了姜登选、韩麟春。各扩编一个师。两派都要扩充人马。怎么办?关键时刻张学良站到郭松龄一边。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的胳膊扭不过张学良的大腿。只好接受了事实。
……斗来斗去。矛盾再也无法调和。怎么办?只有反了!
3、送上门的“大生姜”必须剁了
郭松龄反了。
原因是与士官派的争斗中。郭松龄再次败北。
这次两派争斗的焦点。是奉军要不要攻打苏、皖两省。郭松龄对此极不赞成。认为与其发兵南下。不如“雄踞关外。趁机观变。养精蓄锐。再谋一统。”
士官派对退入关外、保境安民的主张则嗤之以鼻。江南鱼米之乡就在眼前。怎能不趁机拿下?这一次。张作霖采纳了士官派的建议。却未曾想孙传芳、陈调元绝地求生。把杨宇霆、姜登选打了个大败。
1925年11月。郭松龄与夫人在日本考察。得知张作霖在士官派的忽悠下。正在日本购买武器准备与南方国民军开战。郭松龄忍无可忍。认为跟着杨宇霆“打老将”。等于当炮灰。就暗中联络冯玉祥共同起事反奉。
11月22日。郭松龄起兵。发表反奉宣言。提出三大主张:停止内战。南北议和;张作霖下野。惩办杨宇霆;拥护张学良主政东三省。
郭松龄起事后。把指挥部设在了滦州。25日下午。卫兵进门报告“有人求见”。
谁?推门而入的。竟然是姜登选。原来。姜登选乘火车经滦州赴奉天。得知郭松龄起兵造反。决定中途下车求见。
姜登选求见郭松龄干什么?
目的不外乎两个:劝说郭松龄罢兵。远避日本;郭松龄亲笔写一封谢罪信。由姜登选带给张作霖。
姜登选在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依然来见已经造反的郭松龄。心胸不可谓不坦荡。这是他的性格使然。
但是。郭松龄并没有这样宽阔的胸怀。
姜登选之前代表士官派的所作所为。郭松龄可一件也没忘。你“大生姜”既然送上门来。不把你剁了还对得起谁?
于是。郭松龄回绝了姜登选的劝说。要求姜登选与自己共同起事。
以姜登选的聪明。自然知道只有答应了这个要求。才能确保性命无忧。但那不是姜登选的为人。他当即破口大骂。历数郭松龄无情无义、欺师卖友之举。
郭松龄下令把姜登选押入监室。为防万一。当晚就下令枪决处死。
11月26日凌晨。姜登选被4名士兵押到野外枪毙。死前。姜登选要求士兵向自己的正面开枪。4名士兵心情慌乱。毕竟面前站立的是一名军团长。而自己实际上是“乱兵”。
因此。士兵们从背后乱枪射击。姜登选扑倒在地。黑夜中士兵找来一个薄木棺材。把姜登选随便扔了进去。没来得及挖土下葬。只停放在荒野之中。临行前。一名好心的士兵担心尸体被野狗拖出来啃了。和大家一起用大铁钉把棺材盖钉了个死死的。
如果不是此举。怕是姜登选还有活命。
直到1个月后。郭松龄兵败。韩麟春打探到消息。率人找到姜登选在野外的棺材。准备启棺迁移至原籍厚葬。在打开棺材盖的一瞬间。才得知姜登选在棺内苏醒后奋力挣扎的一幕……
派系斗争各为其主。本无对错。姜登选抛弃派系恩怨。危急时刻登门面见郭松龄。只此一举。足已昭示其磊落心志。郭松龄与之相比。显然心胸狭隘了许多。
参考文献:《半载回忆录》、《张作霖击败郭松龄之经过》、《东北王世家》、《张学良评传》、《张老帅与张少帅》。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其他观点:
回国后。1922年正式进入奉军张作霖的部队。被委任为东三省陆军整顿处副监。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出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先后任苏皖鲁剿匪总司令。安徽军务督办。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等职。同年11月26日。姜登选被同为张作霖帐下五虎将之一的同僚郭松龄残忍杀害。
也就是因为姜登选太注重哥们情义的这种性格。为他日后的死埋下了浓重的伏笔。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联合冯玉祥李景林三人预谋策反。郭松林在滦南发动政变。开始倒戈反奉。消息传到奉天。姜登选不顾之前的矛盾立即乘火车从奉天赶到滦南。极力劝阻郭松龄取消反奉行动。可郭鬼的一意孤行根本不听姜登选的劝阻。并且还胁迫姜登选和他一起联合反奉。一向对大帅张作霖忠心耿耿的姜登选。怎么能和郭鬼的同流合污?于是姜登选就死活不答应。郭松龄大骂姜登选不识时务。并将其强行扣押。并愈加给姜登选一个叛上谋友的罪名。在11月26日那天。将姜登选枪毙。枪毙完了之后。郭松龄派人弄了一口薄木破棺材。将姜登选的尸体扔了进去抛在了野外。
由此可见。姜登选这不是活活被屈死的吗。郭松龄真是残忍至极。竟然对自己昔日的好兄弟下手。可惜了姜登选这个将才。居然死的这么惨。后来民间还传言说姜登选当时是被郭松龄活埋致死。不管怎么说。英雄已去。郭松龄杀害姜登选的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871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张作霖,奉天,士官,棺材,日本,军长,派系,滦南,士兵,将领
没想到大家都对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姜登选是张作霖的五虎将。对主人忠心不二。最后却落得个在棺材里活活闷死的悲惨结局。张作霖本身是土匪出身。手下将领素质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