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翻了很多回答。基本上都不明就里。说的不甚清楚。所以我就诗歌的嬗变过程来谈谈诗歌体裁之间的联系。大概说的会比较多。
诗歌可以算是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首序。所谓“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汉书艺文志)便是如此。题目其实还漏了一个最原始的诗体裁-----那就是诗经中的四言体。不过《唐三百》并没有收录唐时的四言诗。但就诗歌流变之过程中。却不得不谈谈。
古时文字尚未完备。所以民间之诗歌咏唱基本不是以文字的形式传播。更多的是靠口耳相传。逮至周朝(周朝尚文)。才确定有“采诗之官”。所以在《诗三百》之前的古诗。便多不可信(大多都是后人伪作)。
《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为中国文学之滥觞。却独独没涉及到是楚人诗歌(楚声)。此也是所谓的文学南北之分流。而楚人诗歌之代表。便是《楚辞》。虽然《三百篇》已多用“兮”字作为语助。但常用在结尾。独楚人诗歌上下句中夹用“兮”字。使得调促而语长。字句之用度又显奇绝窈渺。
《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而直接承接《诗三百》系统的。便是乐府诗。周亡之后。音乐衰微。诗歌的发展也停滞不前。直至房山夫人作《房中祠乐》。才开启新一代音乐体系。而后汉武帝立《乐府》。收集各地民乐。让李延年等人配合音律以供宴乐、祭祀时歌咏。所谓乐府诗之名。便来源于此。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乐府诗之后。便是魏晋南北朝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七言古诗与乐府诗最大的区别便是丧失了音乐性(虽然形式上相差无几)。所以五、七言古诗虽然起源于汉代歌谣。但因为脱离了音乐性。便供文人们抒发情感了。此即是五七言古诗与乐府诗的联系与区别。
在乐府、五七言古诗更迭演变的同时。另一种诗歌体制也在慢慢蕴养-----那便是绝句。汉武帝筑柏梁台时。与群臣联句。即每人四句。句句用韵。(文心雕龙: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此种形式经过南北朝之后(柏梁体是句句用韵。而在南北朝时便独立开来。变成了隔句压韵)。便慢慢形成“古绝句”这种诗体。进至唐朝。依托于律诗。又衍出了“律绝”一体。其按字数分。又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绝句。
古绝:不桎于律句形式的绝句都可以称做古绝句(以仄声为韵的都是古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律绝:每一句都符合律句格式的就是律绝。律绝一定是平韵。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南北朝时期。由于齐梁体的出现、竟陵八友倡导的声病之说。即开启了律诗的雏形(所谓律诗。便是对账严格、讲平仄、有一定的范式)。经涵养数百年。逮至唐初时。大成于沈佺期、宋之问。律诗按字数分便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按句式分。超过8句的又称之为排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
以上。经诗歌流变之过程来看。古诗、乐府、绝句、律诗之区别联系。便一目了然。而《唐诗三百首》的排序也是由此而来。《唐三百》的编选者孙洙以《唐诗别裁》为蓝本。收录唐诗共计三百一十首。以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而分类。其中乐府诗因为与五、七言形式上差别不大。便分付于五、七言古诗之中。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其他观点: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这里翰林院!
简而言之。古诗是一个统称。从格律来分。可为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部分。其中乐府属于古体诗。而律诗绝句属于近体诗。
古代诗歌史上古体和近体的分界是南齐时期永明体的出现。到了初唐近体诗开始定型。古体和近体成为了两种不同的题材。
绝句:很多人认为绝句又做截句。属于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来。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绝句的出现早于律诗。根据清朝赵翼的考证。“绝句”的概念出现于晋宋之际。根据后世学者的考究可以得出结论。绝句出于南朝晋宋之间联句的作诗方式。数人作一首诗。每人四句叫做联句。如果联句无法继续下去。首唱的四句就叫绝句。又叫断句。而绝句更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乐府中的四句短歌。后人称为“古绝句”。绝句在唐朝是可以歌唱的。“旗亭画壁”的典故说的就是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旗亭以配乐之诗赌胜的故事。而在长短句没有盛行的唐朝。绝句是唐代歌曲的主要体材。
乐府: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汉朝时期因为战乱等先秦时期的雅乐已经不复存在。导致了郊祀无乐。汉武帝设立乐府进行采诗整理。这些诗歌流传后世。被称为“乐府古辞”。两晋南北朝到唐朝时期。人们运用乐府古题创作。在语言题材方面也与旧曲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唐人称这一时期的乐府为“古乐府”。而不用乐府旧题。自创新题。同时在形式上模仿歌曲体制的。称为新乐府。而唐朝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流派。是文人乐府中最具有现实精神的一派。
律诗:律诗又根据字数又可以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八句。而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律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的几联都需要对仗。同时押韵一般用平声。平仄需要符合规定。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欢迎关注翰林院!
其他观点:
在中国古代文学灿若星辰的文体。诗歌可以说是其中最瞩目的。也是我国最早最先发展起来的文学文体。最初是在我们先人狩猎收获后的篝火歌舞。发展到先秦文学中。就有了《诗经》和《楚辞》的璀璨明星。前者是民间诗歌的杰出代表。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是文人诗歌的开端与发轫。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到了汉代和南北朝时期。乐府诗歌。无言诗等古诗逐步完善。七言诗也在三国时期发展起来。到了唐朝。律诗开始发展。并逐步完备。唐以后的诗歌发展。也不出这些类别。那么这四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把它们的特点说清楚就可以明白了。
一、古诗。古诗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我们现代所说的古诗可以包括中国古代史中的所有诗歌;古人说的古诗。一般也可以说是当朝之前的所有诗歌。这里所说的古诗。应该用古体诗的说法更确切。古体诗。相对来说。没有什么格律要求。在唐之前。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句子可长可短。唐朝开始。一般以五七言为主。其他的也有。不过比较少。但由于汉字富裕音乐性。整体性。所以几乎所有的古诗也是押韵的。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脚。例如李白《古诗五十九首》。其中的每一首诗都是一韵到底;而杜甫的《兵车行》就换了几次韵脚了。写作相对自由。
二、乐府。乐府是古代王朝的一个音乐机关。负责收集民间音乐。民歌。编排乐曲。创作歌曲等。所以。乐府诗歌。一般都有民歌的特征。表现为句子灵活多变。用韵自由。篇幅长短不一;由于是用来唱的。所以和后代的“宋词”有点相似。许多都有固定的曲调和题目。可以根据曲调和题目。来创作出不同内容的诗歌;另一方面。叙事的内容比较多。例如《陌上桑》等等。到了唐朝及以后。许多的诗人也写乐府诗。白居易和元稹就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但这是后的乐府一般都只是沿用旧题。内容则是千差万别了。李白的《蜀道难》就是这样的。
三、律诗。所谓的律。就是指格律。律诗主要分为几种:无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无言律诗的七言律诗为四联。八句;排律的篇幅较长。没有固定。律诗和古诗、乐府的内容和题材的写作方面。没有什么区别。天地万物。人生百态都可以入诗;主要不同在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首先讲究平仄。绝大多数用平声的韵脚。要求一韵到底。其次讲究对仗。第二、三联必须要对仗。一、四联可以不用对仗。再次讲究“粘”。就是说第三句的第二个字与第二句的第二个字。要求平仄相同。这里用具体的诗歌来分析吧。
例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格律诗这样的(平仄的要求):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古人并不固执古板。而是在严格的格律中。为了不以辞害意。也会变通。例如第三联:百年多病的平仄就变通为“仄平平仄”。所以也有一个说法。叫做。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必须。同理。它的对仗要求也一样。例如李商隐《马嵬·其二》其中一句: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驻马和牵牛。词性明显不一样。怎么也可以相对呢?这就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了。两词都是动宾结构。只是结合一起词性不同而已。这就是古人在格律诗的变通了。
四、绝句。绝句可以说是特殊的律诗。只有四句。可以理解为摘取律诗的其中两联。平仄。韵脚以及“粘”的要求和律诗一样。但对仗上就没有讲究了。
以上是这四类诗歌的不同特点了。请大家斧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258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律诗,乐府,绝句,诗歌,古诗,乐府诗,平仄,排律,唐朝,格律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诗、绝句、乐府、律诗有何区别联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翻了很多回答。基本上都不明就里。说的不甚清楚。所以我就诗歌的嬗变过程来谈谈诗歌体裁之间的联系。大概说的会比较多。诗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