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原创

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王平在三国是个特殊的存在。身为蜀汉名将。他有过两次投降。一次是跟随他所在的部落首领一起投靠了曹操。成为曹操手下的代理校尉。一次是在汉中之战结束后投靠了刘备。成为刘备手下的牙门将军。

如果说王平的第一次投降是迫不得已的话。那么王平的第二次投降则是自主选择。王平选择了跟随蜀汉。这样就可以经常回到家乡。因为王平是巴西宕渠人。这里是刘备的势力范围。

王平

王平投靠刘备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直到诸葛亮的北伐。如果不是诸葛亮。估计王平不会在史书上留名。因为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任命了王平为马谡的副将。当时的马谡是诸葛亮最器重且培养的对象。王平与马谡一起镇守街亭。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马谡在镇守街亭时擅自违抗诸葛亮的命令。舍弃城池上山扎营。当时身为副将的王平很快看出马谡的部署有很多的问题。多次苦劝马谡。但是马谡是主将。不听王平的建议。王平没有办法。只得带领自己手下一千多士兵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紧守城池。以阻挡魏军。

当时魏军将领是张郃。张郃在街亭之战时围住驻扎在山上的马谡 。并切断了马谡的水源。人三天不喝水就挺不住。所以马谡军队很快就溃败了。张郃准备乘胜追击时。王平出现了。率领手下一千多士卒敲锣打鼓。迷惑魏军。张郃因此不敢继续前进。

马谡与王平

之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马谡失守街亭而落败。蜀汉上至诸葛亮。 中到马谡、张休、李盛。下到普通士卒。大多都受到了惩罚。比如诸葛亮自降三级。马谡、张休、李盛被斩杀。只有一个人反而受到了嘉奖。这个人就是王平。

很多人不理解的是:为何只有王平一个受到了嘉奖?他不就是阻挡了张郃的进军吗?怎么能说改变了历史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懂一点地理知识和军事常识。街亭在哪?在祁山道的最北边的地方。是今天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街亭当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关中通往陇右的唯一适合大军团行进的交通要道。同时是祁山道向北的重要据点。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当时诸葛亮率领的蜀汉主力军还在陇右攻打陇右五郡(南安郡、天水郡、陇西郡、广魏郡和安定郡)。魏军想要救援陇右五郡。就必须从街亭通过。而马谡和王平就守在这里。同时魏延和高翔也在附近协助马谡。只要马谡在街亭挡住了张郃。那么诸葛亮就能成功收割陇右五郡。只要诸葛亮成功收割陇右五郡。那么第一次北伐就算成功了。

但是马谡在街亭战败了。张郃率军长驱直入。便直接进入了陇右。只要张郃率领魏军主力进入陇右。诸葛亮想要占领陇右五郡的目的就会失败。因为诸葛亮是攻城战。再加上张郃来了。没法攻打陇右。就只能撤军。所以诸葛亮在听到马谡战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撤军。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图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王平。因为王平在街亭以南挡住了张郃。使张郃不能继续沿着祁山道南下切断诸葛亮的退路。看看地图就会明白。街亭向西是陇右。往南是祁山道。祁山道是诸葛亮从陇右撤退回到汉中的必经之路。如果王平没有挡住张郃。让张郃切断了祁山道。那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军的主力将被切断退路。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全军覆没。所以说王平拯救了诸葛亮整个蜀汉主力。保证了祁山道南端还在蜀军手中。这样就改变了历史。

这就是王平第一次改变了历史。也成为王平高升的开始。这之后。王平开始被诸葛亮重用。王平被封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拜为讨寇将军。封亭侯。

王平第二次改变历史就是发生在公元244年的兴势之战。这个时候王平已经是汉中太守。镇北大将军。负责镇守汉中。与当年魏延一样。镇守汉中。而在公元244年。发生了由曹爽率领十多万魏军大举进攻蜀汉的战事。也就是兴势之战。

诸葛亮北伐图

当时曹爽的魏军有十余万人。而王平镇守汉中的军队总数不足3万人。王平得到魏军进攻的情报时。已经差不多快兵临城下了。蜀军主力在成都根本来不及救援。王平一面向成都救援。一面主动出击派出军队守住各条进入汉中的道路。埋伏在险要的关隘。同进亲自率军在汉中东北方向的兴势(今陕西省洋县八里关镇)迎战魏军。

因为王平巧妙地运用了地形地势阻挡魏军。魏军无法前进。死伤很多。同时蜀汉援军正从成都日夜兼程赶往汉中。费祎还在骆谷截击了魏军。魏军死伤惨重。狼狈退回关中。兴势之战以蜀汉的完胜告终。而此战前期就是王平率军成功阻挡了魏军。王平应该算是最大功劳。

王平

想想看如果让魏军进入汉中。以汉中的3万蜀军是无法抵挡十多万魏军的进攻。那么魏灭蜀之战就提前上演了。当时还有人建议王平应该收缩兵力。进入汉乐二城固守待援。但是被王平拒绝。王平选择了主动前出抢占有利地形迎战敌军。如果固守待援。让魏军进入汉中。将是一场灾难。很可能会让蜀军陷入被动。所以在兴势之战中。王平保住了汉中。改变了历史。

一次街亭之战。一次兴势之战。王平两次改变了历史。

其他观点:

王平原本是曹操手下的一名不入流的杂牌将军。汉中之战中。他主动投靠了刘备。不过在刘备这边他也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他真正开始大放异彩。走向大众视野。是在街亭之战。此战中。他和马谡看法不同。不赞同马谡屯兵山上。并在马谡兵败后。成功收拢残兵。阻挡住了张郃的进攻步伐。自此。诸葛亮开始重新认识王平这个人了。并且开始逐渐重用王平了。

街亭之战后。王平表现出色。受到诸葛亮的赏识。不过接下来的两场大战。王平的表现更加亮眼。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历史走向。

平乱魏延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由于常年奔波。身体彻底支撑不住了。最终于军中病逝。在诸葛亮去世之前。就做好了撤军安排。命杨仪和费祎掌握大军。率军退回成都。然后让魏延负责殿后。阻挡魏军的追击。要说诸葛亮的这个撤军安排也确实欠缺妥当。既然准备撤退。那就应该找军中二号人物魏延前来商议。结果诸葛亮其他人都找遍了就是不找魏延。而且特地交代。即便魏延不听命令。也随他的便。大军自动开拔。

《三国志》原文: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也无怪魏延在听说大军后撤。让自己殿后之后十分愤怒。这完全是不尊重人。而且诸葛亮明知魏延和杨仪关系不好。却把大权交给杨仪。成功的激怒了魏延。最终魏延铤而走险。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烧绝阁道。出兵攻打杨仪。魏延本就是蜀汉军中最有才能的将领。和他对阵。杨仪是万万打不赢的。

一旦魏延击败杨仪。夺取了军中大权。那么蜀军会不会撤退就不一定了。面对司马懿这种人物。如果魏延坚持进攻不撤退。很有可能蜀汉主力再也回不了成都了。这对蜀汉将是致命打击!一旦这支军队没了。诸葛亮这么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说不定蜀汉会提前灭亡。

不过幸运的是王平成功的击败了魏延!自街亭之战后。王平越来越受到诸葛亮的重用。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此时的蜀汉军中。王平的名气也已经是非常大了。众将士还是比较敬服王平的。所以在王平和魏延大军相遇时。王平直接劝得魏延的士兵作鸟兽散了。

《三国志》原文: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魏延大军被王平劝散。他自己只能带着数人逃往。而王平这一举动。成功平定了魏延的作乱。不管魏延是否是真的叛乱。总之王平是成功的保住了蜀汉的主力军队。为蜀汉立下了大功。延续了蜀汉寿命。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兴势之战

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大将军曹爽辅政。独掌大权。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力。提升自己的权威。曹爽亲率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汉中。当时王平驻守汉中。兵不过三万。魏军来得很快。而成都援军相距太远。暂时无法及时赶来。所以很多属下都建议撤兵至汉、乐二城。坚守待援。然而王平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曹军人多。一旦放进了汉中。将再也很难清理出去了。所以不同意撤军固守。而是选择了坚守险要关隘。阻挡魏军进入汉中。

要说王平的战略眼光是真的厉害。他这一招是真的管用。他最终也是成功的挡住了曹爽大军。如果王平听从属下的建议。放魏军进入汉中。那么之后想要将魏军撵出汉中。蜀军将花费巨大的代价。在蜀汉末期。姜维曾采用收缩战略。想要将魏军放入汉中。然后围而歼之。结果却变成了引狼入室。自食恶果。在没有绝对优势兵力时。一旦将魏军放入。对蜀汉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蜀汉将因此短命数年。

幸运的是王平没有选择收缩撤退。而是在兴势阻挡魏军。成功的阻挡住了曹爽。之后费祎亲率大军前来。成功击败曹爽。迫使曹爽撤退。此战。曹爽损失惨重。名望和权威也急速下降。最终在和司马懿争权途中。被击败倒台。可以说。兴势之战使得曹爽的影响力骤跌。为曹爽的倒台埋下了伏笔。王平此战。又一次使得蜀汉多延续数年寿命。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结语

王平自街亭之战的良好表现后。深受重视。权位越来越高。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当时蜀中百姓甚至这样称赞王平: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而王平最重用的两场战斗。平乱魏延、兴势之战。也成功地帮助了蜀汉多延续了数年的寿命。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历史走向!

其他观点:

王平在曹魏没混出名堂。在蜀汉还算混得不错。但王平没有资格更没有这个能力去改变历史的走向。

在《豹眼带你品三国--汉中之战》中。豹眼曾经详细谈到过王平投降刘备的过程。有兴趣的友友可以去看看。就题主这个问题。豹眼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汉中之战。王平算不得啥有名的人物。但由于他背叛曹操而投降了刘备。这事就有些名气了。这跟现在的网红差不多。论能力、成就不行。坏名声不小。也就有了热度。

因为蜀汉史料的缺失。关于王平的记载也不多。裴松之对于蜀汉人物的注解也很少。特别是王平投降刘备的细节。没有相关记载。

一方面王平职阶不高。在曹魏集团没啥作为;另一方面他的投降对曹操影响并不大。再说也不是很光彩的事。因而曹魏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史料记载。

但在曹魏阵营。临战投降的将领很少。有些影响的。除了于禁。就是这个王平。

据《蜀书·黄李吕马王张传)记载: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王平是益州巴西郡宕渠人。从小就寄养在外祖父何氏家中。因而也叫何平。后来改回王姓。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张鲁后撤军。留下张郃、夏侯渊、徐晃等镇守汉中。又命张郃进攻巴郡。

张郃平定了巴西、巴东二郡。继续进攻抵达宕渠。但被张飞击败。

巴西郡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带领巴夷、賨民依附曹操。王平跟随朴胡、杜濩被张郃迁徙到了洛阳。王平得到曹操的赏识。被任命为代理校尉。

由于王平之前没有爵位。也没有战功。被任命代理校尉也很说得过去。但之后较长的时间内。也没有表现的机会。没有得到升迁。这就是说。王平在曹魏这个阶段比较郁闷。没有混出个样来。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之战。老将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曹操就带着王平来到了汉中前线。王平是巴郡人。对于当地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都比较熟悉。如果立下战功得到封赏、升迁。也是很容易的事。对王平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由于曹操战事失利。王平就投降了刘备。具体的过程没有任何记载。

这个情况。就需要看一下演义的描写。或许能够品出一点味道。

在演义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中。王平首度出场:

曹操命徐晃为先锋。前来决战。帐前一人出曰:“某深知地理。愿助徐将军同去破蜀。”操视之。乃巴西宕渠人也。姓王。名平。字子均;现充牙门将军。操大喜。遂命王平为副先锋。相助徐晃。操屯兵于定军山北。

曹操在汉水被赵云击败后。命徐晃为先锋。前来决战。牙门将军王平立功心切。自告奋勇请求协助徐晃破蜀。曹操大为高兴。任命为副先锋。

徐晃不听王平劝谏。冒然进攻被击败。徐晃回来后责备王平为何不去救援。而王平却振振有词:

平曰:“我若来救。此寨亦不能保。我曾谏公休去。公不肯所。以致此败。”

其意是说。我要救你的话。我的营寨也不保。何况我曾经劝你别去。你不听。现在失败了却来埋怨我。

我靠。这简直就是扯淡哦。你一个副将。你想干嘛就干嘛。还有点原则吗?

这是演义的说法。没有史料佐证。不好确认。

但此行为是否很熟悉哦。不错。与马谡失街亭时一个套路。当时王平也是不同意马谡山上扎营。最后救了马谡一命。虽然这也是演义的说法。但史料却有类似的记载:

据《黄李吕马王张传)记载:

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合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建兴六年(228年)。王平跟随诸葛亮北伐。作为马谡先锋。驻守街亭。马谡舍弃水源上山扎营。王平多次劝谏。但马谡不听。

魏将张郃断绝了水源。马谡惨遭大败。士卒离散。唯有王平所领千余人鸣鼓自持。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攻。王平将诸营将士统一起来。平安带回。

街亭之失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撤军后。将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等诛杀。剥夺了将军黄袭等人的兵权。王平因为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此战。王平恐怕是唯一得到封赏的将军。

这是《三国志》记载的。整体感觉跟演义所描述的一样。仔细分析还是有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史书没有说明王平是另外扎营。而演义所言是马谡另外派给王平五千人马去山下西十里扎营。

这就有意思了。马谡是因为不听诸葛亮节度。失掉了街亭被斩杀;而王平却因为不服从马谡的军令而立功。

如果当初徐晃进攻失利。王平出兵救援的话。也或许会出现奇迹。但王平却按兵不动。置身事外。

这个行为很恶劣。后果很严重。见死不救是要斩首的。

尽管是演义的说法。但王平背弃曹操投奔刘备的原因。除了想念故土。希望为家乡出力之外。更多可能就是见死不救。惧怕曹操追究责任而投降刘备。

王平投降刘备后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这与在曹操阵营的职阶差不很多。但说不得就是升迁了。

这就说明。王平的投降对于刘备、曹操并没有带来很大的直接军事影响。也就更谈不上影响到历史的走向了。

街亭之战。王平表现突出。但只不过收拢马谡的军队。平安带回诸葛亮大营。即便马谡全军覆没。也不会对蜀汉有多大致命的影响。也就不会影响历史的走向。

见死不救、临阵投降。导致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尽管王平在蜀汉阵营混得不错。但其人格也是值得质疑的。

同样是不服从节度。但结局却大不相同。但这就是现实。没地方说理去。

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在武功去世。蜀军全部退还。魏延作乱。一战即败。这是王平的功劳。于是他被升任为后典军、安汉将军。协助车骑将军吴壹驻守汉中。又兼任汉中太守。

诸葛亮主政期间。王平跟随诸葛亮北伐。多次立下功劳。但这仅仅是一些战术方面的功绩而已。

真正对蜀汉的历史走向起到重要影响的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王平按照诸葛亮遗嘱协助斩杀魏延这个桥段。

由于魏延一向与杨仪不合。魏延自以为诸葛亮之后就应该由他负责都督大军。而诸葛亮却把权力交给了杨仪。因此。魏延找杨仪理论。王平率军进攻魏延。遣散了魏延手下将士。魏延兵败。被马岱斩杀。

如果魏延掌管了蜀汉的大权。蜀汉的命运将会改变。是好是坏不好说。但一定会改变蜀汉的历史走向。

至于说魏延能够带领蜀汉一统天下。几乎是扯淡。

也就是说。不管王平在除掉魏延这件事上起到多大作用。影响的仅仅是蜀汉。但不会改变三国的格局。也就不会改变历史的走向。

这个桥段都非常熟悉。就不必多啰嗦了。

在蒋琬、费祎主政时期。王平在防御曹魏进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这也仅仅是王平作为蜀汉后期重要的将领所做出的成就。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蜀汉政权的稳固。至于说影响到历史走向还远远不够。

因此。在豹眼看来。王平背叛曹操转投刘备。几乎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其在蜀汉后期。是蜀汉重要的将领。对蜀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不是影响蜀汉命运的人物。更上升不到影响历史走向的高度。

像王平这样的历史人物。在汉末三国时期。比比皆是。他们都影响着历史。但绝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7:28

    蜀汉,汉中,街亭,马谡,之战,刘备,历史,祁山,将军,走向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7:28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7:28

    王平在三国是个特殊的存在。身为蜀汉名将。他有过两次投降。一次是跟随他所在的部落首领一起投靠了曹操。成为曹操手下的代理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