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里面说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你是如何理解的?
原创

《礼记》里面说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你是如何理解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易》、《春秋》、《尚书》、《诗经》。并称为儒家五经。在《礼记》的《礼运》篇中.。全文借孔子对旁边的子游“喟然而叹”。论述了五帝三王时代“大同\"与\"小康\"的治理方法。进一步阐明了“礼\"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性。

我曾说过解读古文不可“断章取义\"或者是“望文生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全篇贯通才行。那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是针对“大同\"说的。这是上段。再看下段针对“小康”说的。原文是这样的:“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实孔老夫子就在《礼运》全文当中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我的理解是:只有天下为公。康庄大道才能够真正推广实行。什么是康庄大道呢?用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话讲。就是走正确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那么要想真正实现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文明、最伟大的目标。“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各人顾各人。自私自利。甚至损人私己。损公肥私。是不行的。那样子只能是和“大同世界\"背道而驰。越走越远。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几千年前的孔子都能看透这些道理。为什么我们今天有些人还不能觉悟呢?难道面对历史。面对人民。面对苍天就不觉得问心有愧吗?

其他观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语出《礼记·礼运》篇。原意为“至高的道理是‘天下是属于全天下人共有的天下’”;君王位子不是某一家一姓的私有财产;天子之位应传贤而不传子。因为该句后面还跟着讲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意为: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这就是一种理想的、美好的社会。

个人认为。“大道”者。“天下的最高道理、社会运行的根本规律”之谓也。这种观点是理想、愿望的表达、也是对社会运行根本规律的描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观点契合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类发展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运行发展规律最为科学的表述。这五种社会形态的初始阶段和最后归宿。即“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都是“天下为公”的。

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想。展现的是一幅关于人类社会的最崇高美好的超越性的理想和愿景。但中国古代先贤有梦不唯梦。也并不幻想可以跨越时代一步登天、实现大同社会的终极理想。因为。他们面对的现实和后来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客观现实是“父传子、家天下”。帝王都是把“天下”视为私有财产。实行专制统治。 “天下为公”观点就站在这种“家天下”的对立面。所以。“天下为公”观点其性质是与王权根本对立的;是反封建专制的。自古以来。它作为一种正义的灯塔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反黑暗、反邪恶、抗暴政的斗争道路。每一次的反抗甚或改朝换代都或多或少地打击了专制暴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天下为公”理念的产生。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既然“天下为公”。那就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可以直接推导出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然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那么这一口号就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在此理念感召下。多少古代先贤反侵略、赴国难、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流芳百世。苏武、岳飞、诸葛亮、文天祥、林则徐……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

中国近代以来。从具体客观的历史进程看。无数仁人志士以此“天下为公”作为追求目标。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康有为作《大同书》。反应了中国人民对公正幸福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大同社会自然契合“天下为公”。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主张在那个时代是进步的。开风气之先。引社会潮流。

孙中山大力提倡“天下为公”。首先自己身体力行。以“国民公仆”自诩;一生曾多次题写“天下为公”条幅。从其著述和实践来观察。意蕴更深邃、更宽广。在演讲中他自问自答:“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就是说。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这样的说法。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实行共产。而且一切事权都属于公共事务。都是要共管的。也即是说。孙先生及其政党的纲领背后的理念就是“天下为公”。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路走来。她正是“天下为公”的最好践行者。从成立之日起就将最高理想设定为“共产主义社会”。后来的革命奋斗过程。围绕着“土地革命”为核心内容和基本手段而展开。须知。在一个农业社会。土地是基本的谋生资料。所以。“平分土地”、“土地还家”是一个基本的“天下为公”。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心理渴求。也得到了农民的拥护。注定取得了最后胜利。建国后经过短暂的稳固政权阶段。很快追求并达成了更高程度的“天下为公”——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天下财富真正的“共有共享”。是真正的“天下为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他对一生追求“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总书记的话像灯塔指引着党和国家的前进道路。

“天下为公”的理念必将照耀着中华民族不断进步。将鼓舞着炎黄子孙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其他观点:

《礼记》成书时间是哪一年?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人称《大戴》;

这部书收录了孔子、孟子、荀子各家各派的论著。这些内容都是孔子弟子们(七十二贤人)所提供的笔记整理而成;

简单说。这些文章反映或者说记录的都是先秦时期的古代政治制度;其中还记录了一些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阐述与发挥;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就是出自这本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1)。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3)。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8)。是故谋闭而不兴(9)。盗窃乱贼而不作(10)

1;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

2;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亲:用如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4;独:老了没有子孙的人

5;故:所以

6;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7;养:供养

8;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

9;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0;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货。财物;恶。憎恶;于。在。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必。一定;于。从。

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是故。因此;谋。奸邪之谋;兴。发生)。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为公;在《礼记》里面就是指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在此制度之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无儿无女的鳏寡孤独之人也有照顾;人人有工作。女人都有自己的家庭。

两千多年前。古代儒家的这种理想其实就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现在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缩小贫富\"、提高社会保障。共同富裕这些说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天下为公\"。

这里的\"公\"。就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公\"。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32:30

    天下为公,的人,都是,孔子,社会,礼记,之行,大道,理想,讲信修睦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32:30

    没想到大家都对《礼记》里面说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你是如何理解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32:30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易》、《春秋》、《尚书》、《诗经》。并称为儒家五经。在《礼记》的《礼运》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