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好副旋律的写法,并运用到编曲中,使得即使副旋律很多的编曲整体听上去也会舒服,不会杂乱且不和谐?
原创

如何掌握好副旋律的写法,并运用到编曲中,使得即使副旋律很多的编曲整体听上去也会舒服,不会杂乱且不和谐?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副旋就是为主旋律增加厚度及给主旋律配上对比。变化。更加丰富。丰满主旋律的更好表现与展示思想内容。模仿。变奏。和声音程进行倾向与主旋调性形成收与放。松与紧。分与离。又不离的协和与不协和的从属于主旋律的使命完成到底!〈路过。感性说说。让老师高人见笑了!

其他观点:

大家好。我是爱好音乐的静帅。关于音乐

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个人知道。希望自己大家有所帮助。这个其实蛮复杂的。即使我已经入行编了10年了。其实有时候还是会在尝试中翻车。即使有些很资深的老师。也会因为时间太赶、状态不好、或突然不知怎么了。编出不那么舒服的副旋律来。不过可以尽我能力给出一些共性的建议:1。从疏密上做好分配:这个观念最为基础。也就是说。主旋律很密集的地方。副旋律一般不建议太密集。而休止或拉长音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人同时能接受的讯息有限。有点类似于在听谈话访谈节目。主持人抛出一个话题。然后嘉宾开始哇啦哇啦的讲。其他来宾和主持人就在旁边偶尔附和一下、点一下头。然后嘉宾讲到某个笑点、共鸣点的时候。大家才会一起发出声音。推动一下情绪的活跃感。其他时候基本都会是以听一个人讲话+一点没有存在感的背景音乐为主。这就是普通人对一段声音的接受能力了。所以副旋律最好是能以这个思路去设这个观念最为基础。也就是说。主旋律很密集的地方。副旋律一般不建议太密集。而休止或拉长音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人同时能接受的讯息有限。有点类似于在听谈话访谈节目。主持人抛出一个话题。然后嘉宾开始哇啦哇啦的讲。其他来宾和主持人就在旁边偶尔附和一下、点一下头。然后嘉宾讲到某个笑点、共鸣点的时候。大家才会一起发出声音。推动一下情绪的活跃感。其他时候基本都会是以听一个人讲话+一点没有存在感的背景音乐为主。这就是普通人对一段声音的接受能力了。所以副旋律最好是能以这个思路去设计。这个观念最为基础。也就是说。主旋律很密集的地方。副旋律一般不建议太密集。而休止或拉长音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人同时能接受的讯息有限。有点类似于在听谈话访谈节目。主持人抛出一个话题。然后嘉宾开始哇啦哇啦的讲。其他来宾和主持人就在旁边偶尔附和一下、点一下头。然后嘉宾讲到某个笑点、共鸣点的时候。大家才会一起发出声音。推动一下情绪的活跃感。其他时候基本都会是以听一个人讲话+一点没有存在感的背景音乐为主。这就是普通人对一段声音的接受能力了。所以副旋律最好是能以这个思路去设计。副旋律一般设计的思路都是“交谈”或“附和”。旋律很满的时候。副旋律只能是在后面附和。就类似聊天时候一个快嘴话痨在那边不停讲。其他人就只能是边听边点头。偶尔话痨讲到某个梗了大家异口同声一下。话痨喘气的时候旁人附和一下“是啊是啊”“就是就是”这样。你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话痨拿掉了。其他人说的话当主角。那能听出个什么来嘛?而如果是旋律的留白很多。那副旋律就可以更多的去“交谈”。就像两个好朋友。在安静的咖啡店。坐下慢慢喝咖啡。然后你一言我一语。慢慢聊着身边有趣的事。两个人可能说的话的量一个占60%一个占40%好了。那么把60%的那个人拿掉。留下另一个人的声音。你会觉得也是可以接受的一个状态。这个40%的人也在慢慢说着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情况编曲里的副旋律的可听性一定会大大提升。除了主旋律和副旋律之间是如此。副旋律和副旋律之间也可以用类似的思路。每个乐器都让它能有发挥的地方。它发挥的时候。别的乐器中的某一两件就和它配合。叠个同度或八度。或者比如3度4度6度之类的和声声部(配合它的笑点、和它异口同声的感觉)其他乐器就让出空间来铺着底;之后换别的乐器跳出来的时候。再看看什么乐器跟它配合呗。编曲(或者说配器)不就是做这种事嘛!让乐器活起来。互补起来!2。旋律线上想办法让它们有互动感。这一点是从上一点上延伸出来说的。上一点主要强调疏密。这一点主要强调旋律线互相的引导。说真的这一个部分蛮吃天赋的。也很吃状态。有写旋律的天赋的人、以及状态好的时候。写出来就会很有旋律感。就是能把主旋律中间的空挡给用有情感的旋律连接起来。乐器主角之间切换的也会恰到好处。而天赋不佳的人或者状态不好的时候可能想破头也就是写不顺。连起来就不对劲。或者也容易不小心加太多fill(多见于吉他手录吉他的时候的自我发挥……在此顺便呼吁吉他手老师们在自我发挥的愉快之余。记得按照编曲老师写的音完全一样的弹一个保底。不要太相信自己当下的感觉……)2。旋律线上想办法让它们有互动感。这一点是从上一点上延伸出来说的。上一点主要强调疏密。这一点主要强调旋律线互相的引导。说真的这一个部分蛮吃天赋的。也很吃状态。有写旋律的天赋的人、以及状态好的时候。写出来就会很有旋律感。就是能把主旋律中间的空挡给用有情感的旋律连接起来。乐器主角之间切换的也会恰到好处。而天赋不佳的人或者状态不好的时候可能想破头也就是写不顺。连起来就不对劲。或者也容易不小心加太多fill(多见于吉他手录吉他的时候的自我发挥……在此顺便呼吁吉他手老师们在自我发挥的愉快之余。记得按照编曲老师写的音完全一样的弹一个保底。不要太相信自己当下的感觉……3。音区上做好分配:

众所周知。2度、小二度往往是不怎么和谐的;然后众所周知。中低音区因为泛音丰富的缘故。不宜排列太密集的音符(配器法里常讲的“上密下疏中不空”)所以如果副旋律和主旋律出现了长时间的小音程、或者副旋律长时间的出现在中低音区但并不在和弦音里的情况。往往结论只有一个:打架了。

但是呢这时候如果引用一下爵士乐理中的延伸音概念。把音程拉长。那么听感上就会没有问题。比如日本很常用的。3级大和弦。但旋律或副旋律音走在5音上(举个例子:千与千寻配乐的第一首a summer day的B段第一句“3455 55432231”那里。再举个例子。中岛美嘉《雪之华》B段第一句)就是这种用法了。3级大和弦的和弦音怎么想都只有3 5# 7。最多加上2和4。5怎么想都是和5#冲突的。但当这个5高了八度上去之后。就成了一个很刺激并且听感上没有不和谐的音。

所以这一条也可以换个不严谨的说法就是。当你音区和主旋律拉开了之后。你就大致上可以为所欲为了……总能解释的清楚的。

4。声像上做好分配:当你实在很想让乐器都solo起来。都活起来。比如电吉他。想要让他们能丰富的玩起来。但又怕打到主旋律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它们放到极左极右……这样往往能解决不少的问题。

曾经我有次编个电音。某个段落为了宽度。左右各用了一个pluck。同一个音色。同样的织体。弹不一样的音。听起来没有任何不对。制作人那边也一次就过了。直到我导分轨的时候才发现。左右这两轨出现了大量的打架音(2度、小2度……)然后我纠结了5分钟要不要偷偷的改一下子……最终决定。改个毛线。整首听起来对就行了!……所以就是这样。怕打架、怕不和谐。又适合的话。就把pan大胆的拉开吧

5。尝试看看riff、pattern:

这其实蛮难的。因为作曲的时候如果没有直接想好这种东西。那么你编曲时候要去想一个适合的riff或其他乐器的pattern来不断重复。叠上主旋律还能和谐。那成功率并不高。但一旦成功了。你这个编曲往往听起来厉害很多。如果做不到音符完全一样的一直反复反复。也至少找出一个可以去套的律动。用一个一样的织体把伴奏部分进行下去。音符需要让的就让到后面去。这样比那种织体一直跟着旋律去变动的。往往要更让人能记得住。更让人能跟着动。

举个例子:re:0的OP1《redo》。前奏那个riff(66 2 222)连续来了8遍。你以为它会一直riff下去嘛?才没有。人家也不傻。知道会冲到旋律。开唱了就变成(66 6 666)然后就跟着和弦去变了ww但这个groove是一直走下来的。直到B段。

这一条大部分是适用于快歌。但慢歌其实也适合。举例:林宥嘉《说谎》前奏那个钢琴完美的成为了第一段主歌的伴奏旋律。直到电吉他出来走的还是那一条。就给人了一种延伸下来的整体感。

6。编完了。把melody轨关掉。跟着唱一唱。看会不会有哪里被带跑这个有点双刃剑。好处是可以把写的副旋律会打到主旋律的、没有起到引导作用衔接作用的全部抓出来;坏处是有可能因为你自己编曲。所以对副旋律过于熟悉。会容易思路被副旋律抓着走。导致抓出一些不必要改、本来很出彩的音。所以除了自己做这个检查。也给制作人、歌手、作曲人检查看看。会更保险。

7。预算够的。尽量用真乐器:

其实你听现在出版的有些那个录了真弦乐的歌。那个声部你抓出来听简直就是写的弱智……叠主旋律的也有。当pad铺和弦音长音的也有。但为啥就是那么好听?……因为人家录了真弦乐。演奏的都是交响乐团的精英。演奏的时候这些乐器大师会通过情绪表达、强弱变化帮你把不合理变合理。不舒服变舒服。有点类似以前张学友唱过不少作曲并不好的歌。但都能唱的好听。因为唱的能力好……虽然这件事不是万能的。但真的能加分很多很多。这个。有预算的话。弦乐、吉他、贝斯、铜管。能录就都录都录全都录。然后你会发现你的副旋律好像写的变好了(错觉一场)(但至少这个作品听起来是真的)首先编配副旋律时要做好两个重要的准备工作:

1.在编配和声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好听并且和谐。当然特殊地方特殊色彩。有的地方需要加一些离调色彩或者营造紧张的气氛。这个也是没任何问题的。音乐是为情感服务的。编配和声你要满足好听这个前提下做的任何选择都是正确的。

2.在完成了基本和声编配以后。主旋律最好是以人声为vocal。而不是用乐器代替。人声其实是最好的乐器。如果说乐器能表达音乐的节拍和音高。那人声能传递歌曲的情感色彩。做音乐这件事就需要你感性与理性结合去完成这件事。用人声去唱主旋律真的能让你在后面的编配上省很多的事情完成了以上事情后。可以开始你的副旋律编写。

副旋律可以是点状的。也可以是线状的。

点状是什么概念呢。比如吉他的solo。钢琴的加花

线状你可以理解为长线条。整块的东西。比如整个弦乐组。

之前有回答过弦乐副旋律的编写。这个就是块状的。线状的东西。贴一下之前的回答。

我自己比较喜欢从小提开始。这样就会更自由。不受下方太多的束缚。更能发挥你的想象力。所以说我觉得小提的旋律灵感是占据大部分。其实听歌听多了你会发现很多歌都有微妙的共同之处。比如说小提进副歌的时候可能会来个琶音。拉到很高的声部。然后走长音。这时候不和人声抢拍。有的歌是不走琶音。直接很高的音进入。还有一个就是最好不要让它一直走长音。在人声疏密的时候可以写的密集些。楼主都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加一些过渡音。或者和弦内音多些节奏的变化。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要仔细画表情。再就是还有一个原则是空拍的地方是乐器开始骚的时候。

然后就是弦乐有几种形态。有的是不断上行。有的是不断下行。有的是循环往复走两个音。怎么写好听就看个人审美了中提的话我通常给它走内声部。不会让他乱跑。前提是你的和声不能错。当然还是一句话:好听是首要的。流行的弦乐不要太受束缚。当然也不要乱写。

再个就是弦乐不是独立的。有的地方切分节奏是和各个乐器相互配合的。切分可以给你的歌曲添色。合适的时候可以用用的。比起出现什么东西(what/how)。更重要的是何时出现(when)。为什么出现(why)。在主题首次出现的时候 - 主歌1 - 你加个和弦琶音都会显得突兀。而在曲子结尾之前所有乐器都进来的时候。你随便加superimposition或者半音fill可能都没关系。

其实。在设计的时候更多是音乐概念在听感上的评估。大概在以下三个维度上做一些平衡。

Familiarity(熟悉度?)。出现过的片段比完全陌生的片段更容易被接受。并且可能会被听者归类成“一个大概念”。而非一系列不相关的音符。这样哪怕有对位甚至音阶上的冲突。听者也会相比于新旋律动机给予更多的包容。

Tension(谐和度?)。择音的谐和度决定了这个段落的听感的凸出程度。越不谐和的择音越会抓取听众的注意力。但同时不谐和的择音更容易建立倾向感。

Powerlevel(当前起伏度?)。就是之前说开头别乱加。结尾随便加。但不是所有的曲子都拥有powerlevel全部的范围还有什么风格啊。配器啊之类的因素可能会影响择音方式。但对思路影响不是很大。

有空看心情补充。

这个说难也难但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虽然我也一直还在摸索。但是我一直秉承一个简单的原则。那就是靠耳朵多听已经写出来的部分。

好的副旋律既要结合和弦音也要有9、11、13音穿插其中为人声和原有和声基底增添色彩的层次感。听起来仿佛就像要做数学题一样需要深思熟虑去计算、去搭配。实则不然。你只用靠自己的耳朵多听。去感受你在制作的这段音乐已经呈现出的效果即可。

然后就把自己的人声当作一轨乐器。尝试在已有的基础上即兴地唱出来。往往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能唱出律动贴合已有音乐部分且旋律音符合和声规律又增添色彩的副旋律。你可以多练习这个技巧。多尝试几次。录到满意的人声轨了再去找来你想用的乐器去替换掉唱这一旋律的人声。当然这个技巧也是需要多多练习的。它锻炼的是你依靠耳朵创作的能力。你听过那么多音乐那么多种和声。就算你没有时间一一把你听过的音乐都分析一遍。你的耳朵其实已经在潜意识里记下了这些知识。成为你的听觉记忆。那么靠着耳朵。感受律动地去创作副旋律可以冲破很多你已经知道的创作定式。

这个靠耳朵创作旋律的技能说白了本质就是即兴的技能。通过它。旋律创作不再是一系列“数学问题”。它把音乐创作化作一股冲动。而这其实也更接近“先创作后分析”这一音乐创作的本质。而不是分析完自己可以用的技法再去选择怎么用。毕竟靠着乐感诱发出的创作冲动所创作出的东西在很多时候是难以被分析的。而“分析”也本来是后人对音乐强加的归纳总结。所以不用想那么多。先交给自己的耳朵看看。

我看了一下挺多别的答主回答到练习复调。我觉得也有道理。拥有了复调的基础可以增强旋律创作能力。毕竟复调是锻炼人完全以旋律思维去写多声部和声流(感觉貌似是我自己编的词 )的能力。我记得我学复调的时候也是同样先写即兴唱出来的副声部。再去分析和声走向。然后一整首曲子不断改到旋律线独立度正好以及和声走向都ok的时候就算完成了。确实是很好的练习。



其他观点:

不懂!只能看你们回答学点经验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47:37

    旋律,主旋律,乐器,长音,和声,弦乐,这一,人声,的人,声部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47:37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掌握好副旋律的写法,并运用到编曲中,使得即使副旋律很多的编曲整体听上去也会舒服,不会杂乱且不和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47:37

    副旋就是为主旋律增加厚度及给主旋律配上对比。变化。更加丰富。丰满主旋律的更好表现与展示思想内容。模仿。变奏。和声音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