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原创

小学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大家好。我是爱才思贤。很高兴和喜欢教育的朋友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有好习惯的人会有加倍的奖赏。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养成好习惯。才能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显得尤其重要!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这里有个关于习惯的故事:从前有个人去学习理发。理发店的老板就拿个大冬瓜给他练习剃头。每次这个学徒剃了冬瓜之后。就随手把那剃须刀插在冬瓜上。师傅见状。赶紧提前他。不可以插刀到冬瓜上。这个学徒说。反正这只是冬瓜。不要紧!于是这个学徒依然如故的每次都把剃须刀插刀冬瓜上。终于到了学徒满师毕业。有了真实的客户来剃头。这个学徒很认真的剃完头。最后还是习惯性的把剃须刀插进了客户的脑袋!坏的习惯终将酿成大祸!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深刻、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对照下面内容。我们可以对孩子耐心进行引导。让孩子养成以下的好习惯。可以用一些合适的奖励方案来配合。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1.放学后按时写作业。并跟家长汇报当天的学校学习大概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校学习情况。做到家长和孩子相互了解!增进沟通!

2.坚持每天阅读1个小时课外书。做好摘录笔记。 长期积累!

3.写完作业要马上把书包整理好。

4.在学习上。态度积极。遇到难题不退缩!

5.做完作业自己认真检查一遍。有错要订正。

6.学习时不分心。家长要关上电视。

7.学习过程中。学会寻找适合的自己记忆方法。

8.做预习。对学习订立目标。并有计划的去达成目标。

9.每个学期完毕。要把整理系统化。

10.制定符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11.积极写日记。日记就是练笔!

12.复习自己已做的错题本、考过的试卷。

13.老师课堂提问。要习惯举手回答问题。

14.保持书写笔迹工整。清楚。

15.上课要做课堂记笔。以免忘记重点内容。

16.每天坚持跳绳或者跑步。

17.生活习惯早睡早起。

18.坚持早晚刷牙!

19.爱卫生。讲礼貌!

20.尊重老师!

孩子养成一个习惯。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某一个行为从被动认识、主动到自动化接受。认可。从心理层面来分析需要经过接受、认同、内化的过程。

我们必须有一个认识: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需要养成好习惯”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讲。一般不懂建立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也很难有意识地去建立一个好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让孩子认识到他需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孩子有特别崇拜的人或者偶像。可以利用偶像的力量。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意义。

第二阶段。确立好习惯内容的过程:和孩子商量怎么做。 要建立一个习惯。就要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这样孩子才容易养成好习惯!

我们可以和孩子沟通和达成共识:你是放学后休息10分钟就写作业?还是玩30分钟后再写作业呢?孩子选择之后。家长要跟孩子约定。如果没有特别情况。以后每天都这个时间段写作业。这样。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每天都要在某个时间开始写作业的认识。

第三阶段。真正行动起来:形成习惯。 要养成什么好习惯。就要行动起来。父母最好关注90天。21天前密切关注。甚至要督促。以后默默观察。偶尔督促就好。

其他观点:

最佳答案:小学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习惯在10岁左右可以基本形成。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我们应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一、循序渐进。逐步培养。

良好的习惯包含很多方面。它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良好的习惯养成。要根据年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让学生养成专心地听、说、读、写。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大量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等。

二、严格训练。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小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自控意识、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制订措施。学科渗透。

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同时结合教学实际。精心指导。反复训练。严格督促。使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四、家校联合。方法引导。

家校联合。教师指导。家长给孩子制订学习规范。父母要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制订具体的学习规范。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学习、完成作业、与父母共同做家务等。

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关键而又重要。因此。平时生活中。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应以身作则。自觉读书、看报等。能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榜样。

以上五种方法掌握好。定会取得理想效果。



其他观点:

培养小学生习惯的关键节点:入学时!生活+学习两种习惯一起抓。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当然在小学生刚入学的这一年对于其习惯的养成尤其重要。如果这一年里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续基本上就是稳步提升的事了。反之。后期将有还不完的债。

那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我们要重视起哪些方面的习惯养成呢?

以我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和经验。我认为以下两方面需着重关注:

一、规律作息。做好生活细节

一个人的好习惯一定是从生活开始的。从早上睁眼起床的这一刻到晚上睡觉的这一整天时间里。起床按时吗?起床自己穿衣服吗?起床速度正常吗?吃饭自己吃吗?吃完会及时收拾自己的碗筷吗?上学要催吗?上学路上会自己背书包吗?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作为父母有没有重视起来?

这些生活细节的背后可以看出孩子是否具有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上常常依赖父母。那么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将很难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进入小学一切都是全新的。学习状态与幼儿园时完全不同。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有规定的教学时间。要完成相应的作业。

我在我的学生入学之后。我会一边培养小朋友们的兴趣。一边细化事情。让小朋友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怎么做事情。

比如:做课前准备怎么做?具体告诉小朋友在前一节下课前就把下一节课的书、作业本和下一节课需要用到的东西放在桌子的左上角。然后再下课休息。这样等到下一节课铃响之时。就不用匆匆忙忙地还在找东西了。

再比如:我们要爱护我们的书。那怎么才算爱护呢?我们可以在新书发到手之后。把书本用书皮包起来。平时做作业的时候要书写漂亮。每一页保持整洁。书本保持平整。卷角了想办法压压平。让小朋友体会到“一个爱书的人一定是会读书的人”。如此。把事情具体化。

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中。在这样细化的细节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与此过程中。生活习惯促进学习习惯。好的学习又能改进生活习惯。相辅相成。越来越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0:12

    习惯,孩子,小学生,作业,的人,冬瓜,良好习惯,学习习惯,学徒,家长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0:12

    没想到大家都对小学如何培养良好习惯?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0:12

    大家好。我是爱才思贤。很高兴和喜欢教育的朋友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有好习惯的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