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作为宋朝都城却易攻难守,宋朝皇帝为何不迁都?
原创

开封作为宋朝都城却易攻难守,宋朝皇帝为何不迁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开封作为宋朝的都城。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经济、政治、人口、地理。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在宋朝之前。中国的都城不是长安就是洛阳。但到了宋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传统汉族人的战略空间被压缩的非常严重。北宋先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然后随着西夏的崛起。失去了对西北河套地区的控制。已经临近国境线的长安城几乎荒废。后唐时期洛阳受战乱影响非常大。而此时。开封作为中原地区的经济重镇开始崛起。又加上五代时期定都的原因。开封当时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二、政治方面的原因

后周时期都城在开封。赵匡胤登机做皇帝的时候。满朝的臣子几乎都是后周的旧臣。大家所有的人在开封都置办了产业。对迁都之说没有兴趣。皇帝看在这个方面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也就不了了之。因为宋朝皇帝的地位是靠后周就成的支持。并强迫后周皇帝让位而得来的。

在北宋的中后期。和北方的契丹人相对来说还算和平。再没有更多的军事压力的情况下。宋朝的皇帝对迁都也失去了兴趣。

三、人口方面的原因

宋朝是中国人口爆发的高峰期之一。光在开封地区就居住了100多万人。史料上记载。东京城的居民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煤。经济之繁荣。人口之聚集。对本地区粮食的生产有非常高的要求。开封地区虽然地处平原易攻难守。但粮食产量却是他的优势。同时东京城的周边毕竟会有大量的军队部署。而这些如此集中的人口数量。更是加重了对农业和运输的要求。

四、地理方面的原因

北宋时期开封是中国的漕运枢纽中心之一。在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的情况下。把南方地区的人财物运送到北方的政治中心。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大规模的运输只有漕运可以实现。北宋时期。从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将重要的战略物资顺大运河北上。水运最终可以直达开封城。而这个优势其他的主要城市都不具备。

虽然开封城易攻难守。但是在中后期没有过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观点:

欢迎来到熊二读史。一起来读开封那些事儿。(本文约500字。阅读需时2分)

开封作为都城。其实是有很多不利条件的。

首先。开封无险可守。

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的开封。可谓真正的四战之地。

没有三晋那样高凸的地形。

没有关中平原那样的四塞之固。

没有蜀地那样的易守难攻。

所能依靠者。唯有一条黄河之险。但是这条黄河。也同样是悬在古都开封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黄河始终是开封的一个自然威胁。

“开封城。城摞城。城下埋着六座城”。这句开封的民谣。虽然有点夸张。也能形象说出了黄河与开封城的关系。

开封段悬河景观

黄河在开封附近这一段。土性沙松。河道弯曲。悬河发育。极容易决口改道。

在没有水泥和大型运输工具的传统时代。这一段黄河的治理。可谓是统治者的噩梦。

黄河决口。开封自然多受其累。

那么开封为什么能成为大宋的都城呢?

主要还是因为开封交通便利。特别是水运便利。

在传统时期。水运是最廉价。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

同时也是平原地区的优势。虽然开封无险可守。但是水运便利啊。从春秋时期鸿沟。到隋唐大运河。这里都是水运的一个重要枢纽。

鉴于唐末长安的破败以及大唐受限于物资输入关中困难的情况。宋朝在经济重心已经逐渐南移的情况下。定都开封。利用大运河的交通优势。将南方的粮食等物资源源不断输往都城开封。

清明上河图局部(高清大图。请侧看)

大宋都城东京汴梁当真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全盛时“京师周围八十里。人口高达百余万”。

但是开封兴盛的阴影下。是黄河的不断决口。威胁着这座繁华的城市。

最终在金的南侵下。北宋灭亡。随着北宋的消逝。开封这座城市。也失去了都城的光环。

直到今天。甚至更是失去了省会城市的优势。

可以说这一切。与开封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其他观点:

这要从隋炀帝的修建的大运河说起。隋炀帝当初修建的大运河南段有一条运河是勾连淮河和黄河的。叫做通济渠。通济渠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黄河。经鸿沟、蒗荡渠、睢水沟通了江苏盱眙境内的淮河。全长650公里。在隋唐时期。主要是这条运河把当时淮河江南流域的财富和粮食送到东都洛阳。

由于长安所在关中平原地区从秦朝开始到唐朝实际上开发已经到达饱和状态了。甚至有一点跟不上帝国的发展要求。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经常会到东都洛阳就食可以看得出来。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大批的安史叛军投降唐朝朝廷。但是他却没有屈服于唐朝中央。而是在黄河以北的地方割据一方。这就是历史很有名的“河朔三镇”。他们割据一方。从来不向唐朝的中央纳税。宛如异国一般。同时吐蕃人从西面入侵当时的关中。导致关中十分残破。财政收入基本没有。当时的唐朝中央之所以能够维持。就是因为能够从当时的江南地区调运粮食和财富。由于江南地区的输入的财政收入。唐朝才能够打败吐蕃和平定安史之乱。

这里就要说到江南赋税的输送途径了。江南地区的财富输送给关中。要走大运河。其中就要经过通济渠。而通济渠旁的汴州就是通济渠的旁边的要塞。当时江南的物资都要经过汴州。所以《全唐文》有一句话评价当时的汴州。

“大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漕运”

这个汴州就是大梁。后来改名叫做开封。

在北宋时代洛阳和长安由于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已经衰落。唯一的最好的选择就是开封。开封虽然地处中原。但是北方还是有一条黄河的存在。同时开封的地利也很好。在西面可以控制关中和洛阳。东面控制齐鲁大地。南面用运河可以护住江淮。北方则是依靠河北大地。

在宋太祖赵匡胤在世的时候。北宋就确立对于地方的削弱政策。而在都城内养着数目庞大的禁军。禁军的数目一路攀升。按照宋朝大臣王拱辰所言:宋太祖时期禁军的数量只有12万。到了宋太宗时期已经到达18万。宋真宗时期飙升到40万。宋仁宗时期已经是120多万。这就是宋朝不断削弱地方势力。但是为了应对四方敌人的代价。如此庞大的禁军必须要在一个漕运良好。粮食充足的城市吃饭。而开封是当时漕运的中心。只有这样的都城才能够养活这么多军队。而且中央的禁军也可以凭借运河的便利。利用水路出击。攻击大宋帝国的敌人。

当初的宋太祖赵匡胤一度想要迁都到洛阳。但是被李怀忠阻止。李怀忠说:

“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禁卫数十万人仰给于此。帑藏重兵皆在焉。根本安固已久。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

这就是开封有漕运的便利。江南。淮河流域每年数百万的粮食送往开封。而且开封还是军事中心。数十万禁军在这里靠着漕运养活。财富和重兵都在开封。一旦迁都。真的比开封更好吗?

宋太祖后来又被弟弟赵光义劝谏。无奈之下放弃。他只得感慨一句:

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没错北宋王朝的存在就依赖于这条运河的存在。到了后期汴河阻塞。无力发挥经济大动脉的实力时。北宋的时代就已经过去了。恰如宋太祖所言。民力殆尽。那么北宋只能坐等灭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51:20

    黄河,都城,北宋,关中,漕运,宋朝,时期,洛阳,禁军,淮河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51:20

    没想到大家都对开封作为宋朝都城却易攻难守,宋朝皇帝为何不迁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51:20

    开封作为宋朝的都城。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经济、政治、人口、地理。一、经济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