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答案:
时隔两周。又一场全国性寒潮天气过程正在影响我国。预计本周末到下周初。近20个省会级城市降温将超10℃。降温区域将深入华南。东北将再遭强降雪。
再回顾今年下半年来发生的两场寒潮(10月14~17日和11月4~9日)。会发现。它们都精准“狙击”了周末。
△11月7日至8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遭遇持续强雨雪天气。多地积雪深度打破当地观测纪录。局地达到半米左右。图为通辽降雪“封门”。
寒潮为啥总爱周末来?
讲道理。这只是时间的巧合。
不过。寒潮虽然不至于专门“踩点”周末来。但秋冬季冷空气的发生确实有迹可循。
我们来看11月22日08时的5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区域图。其中等压线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高压脊。最下弯的地方就是低压槽。
一般来说。高压脊控制的地方主下沉气流。多天气晴朗。气温回升。低压槽前方多上升气流。配合水汽。雨雪频发。冷空气就是顺着槽后脊前。东移南下影响我国。


这长达数千公里的槽脊。就是一段大气长波。它的周期大约是3到5天左右。所以冬季冷空气活动也因此具有一定规律性。冷空气的周期和强度都会受槽脊强弱影响。所以如果某次冷空气刚好赶上了周末。在下个周末又撞上新一股冷空气。也是可能的。
如果我们将视角拉大。从这一段大气长波。看它所处的整个西风带环流。会发现:这些槽脊活动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各个地区一直上演着。


多数情况下。它们在西风带里自西向东移动。槽脊的波长越短。移动速度就越快。波长越长。移动速度就越慢。有时甚至还会停滞或倒退。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何为“环球同此凉热”。
随着槽脊的移动。冷热同时发生。只不过发生地不同。受其影响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各地便会出现“西边日出东边雨”的情形。回暖和降温交替出现。且有时还呈现一定的周期规律性。
不过。在“极端天气已成新常态”的当下。槽脊活动有了新特点——它们更容易出现大波动、大振幅。其表现就是不断上演的大寒大暖的极端情况。
今年年初1月5日至8日的寒潮。让北方多地刷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温纪录。但这之后的2月。北方又迎来史诗级大回暖。多地刷新同期最暖纪录。


这种冷与暖不仅直接表现在气温上。它还间接影响着其他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比如今年6月发生的多起龙卷风事件。是暖湿气流与冷空气激烈交锋的反映。是在大暖背景下发生的;又比如今年河南极端特大暴雨也有暖的表现。极端的暖湿水汽为破纪录降雨提供了可能。
为何今年这种大寒大暖频繁上演?
单看每次天气过程。其发生都有不同因素影响。但如果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大波动的深层原因。除了我们常说的冷空气“加油站”西伯利亚。还得关注更遥远的北极地区。
正常状态下。由于温度差异大。北极地区的高空通常受低气压系统支配(即极地涡旋)。而相对暖的中纬度地区则是高气压系统。明显气压差会导致强烈的西风急流。“圈住”了极区冷空气。阻止其向南扩展。同时也会让西风带中的槽脊活动相对稳定。


△正常状态下。极地涡旋被西风带环绕。相对稳定。冷空气不容易南下。
但是气候变暖改变了这种局面。由于在北极有放大效应。即相比其他地区。北极地区的变暖更加明显。导致极地与中纬度地区的温差变小。气压差减弱。一方面冷空气较易向南侵袭。另一方面中纬度地区的经向环流型加强。更容易出现大脊深槽。更有利于极地或高纬度的冷气团沿着深槽南下。


△非正常状态下。气压差减弱。极地涡旋减弱或变形崩溃。冷空气更容易南下。
这种情况下。极地冷空气团甚至可以直接进入我国东北部地区。造成北方大范围的寒潮暴雪等剧烈天气。同时可进一步向南传播造成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范围降温。像今年1月5日至8日刷新北方多地气温纪录的超级寒潮就是如此。


△从noaa给出的AO(北极涛动。指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与北极地区气压形势差别的变化)指数预报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下滑。这意味着未来北半球冷空气/寒潮仍有活跃的可能。
预计周末这波较强冷空气过去后。还会有些补充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下一波厉害的冷空气何时来虽未有定论。至少看到现在。我们都能回答:
寒潮并不是挑着周末来。但如果气候变暖加剧。未来我们撞上极地“发货”的寒潮的“巧合”可能会更多。
大家还在搜: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583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寒潮,冷空气,会有,周末,总爱,更多,北极,极地,地区,中纬度
最近寒潮为啥总爱周末来 之后还会有更多寒潮吗,现在知道了,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时隔两周。又一场全国性寒潮天气过程正在影响我国。预计本周末到下周初。近20个省会级城市降温将超10℃。降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