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热门答案:
说起华容道这个地名。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遭遇惨败的曹操沿着华容道撤退。成功逃回了中原。于是。“曹操败走华容道”成为了我们津津乐道的一个三国典故。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不过。华容道这个地名虽然耳熟能详。但绝大部分人却不清楚它到底在什么位置。那么。华容道到底在哪里呢?曹操当时为什么不走别的道路。而是非要选择从华容道撤退呢?
接下来。小编就从历史和地理的双重角度。来解答这些问题。
一、华容道在哪里?
要说华容道。就必须先说一说云梦泽。
在先秦时期的江汉平原。也就是长江和汉江交汇的三角洲地带。曾经有一片广袤的古代湖泊群。被称为云梦泽。它的大体位置从今天的武汉市以西。一直延续到荆州的东部。东西宽度可达400公里以上。孟浩然的诗中所提到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梦泽却渐渐的消失了。由于长江和汉江的积沙沉积。云梦泽的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的湖泊群逐渐被沉沙形成的陆地分割和截断。变成了由星散的小湖泊组成的湿地地貌。到了曹操生活的三国时代。这里已经不再是广袤无垠的湖泊。变成了一个水草丛生。烟瘴四起的泥泞沼泽。
古云梦泽和华容道的地理位置
而我们要说的华容道。正是由东西方向横穿这片大沼泽的一条捷径。
在古云梦泽的西北方向。也就是今天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遗址一带。是古代华容县的置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从此道可至华容也。”意思是说。所谓的华容道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就是一条通往华容县城的道路。
而按照史书的记载。曹操在通过华容道时“遇泥泞。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芦苇、蒿草填路”。甚至出现了“羸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的现象。可见。华容道本就是一条横穿沼泽、芦苇丛生、十分难走的泥泞小道。毋庸置疑。
云梦泽景象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一样: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也本没有“华容道”。只不过是曹操曾经由此穿过云梦沼泽。去往华容县。所以才被后人记住。成为了今天人尽皆知的华容道。
那么。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既然华容道是一条横穿沼泽。十分难走的泥路。为什么曹操非要从这条道路上逃跑呢?
二、曹操为什么要走华容道?
想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分析一下曹操赤壁之战的整个行军过程。
公元208年。曹操从中原出发。准备南下征讨荆州。此时。荆州牧刘表去世。刘表的儿子刘琮选择了出城投降。把襄阳拱手献给了曹操。
襄阳自古都号称是南北军事战争中的咽喉要地。拿下襄阳后。曹操不费吹灰之力的进入了江汉平原。并且继续南下追击刘备。一举又攻破了荆州重镇江陵。
此时。曹操俘获了荆州的大量的士卒、粮草和战舰。志得意满的他打算毕其功于一役。顺江流而下。一举歼灭孙吴政权。所以。他从江陵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直扑江东。可是。当他到达了乌林这个地方时。军队中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又遭遇了刘备和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此时。曹操只能选择在乌林江边扎下营寨。和孙刘联军对峙。
赤壁之战形势图
于是。历史就在这个地方上演了我们熟悉的一幕:周郎火烧赤壁。曹操大败而归。
那么。假如你是曹操。面对赤壁之战的重大失利。此时会选择往哪里逃跑呢?
首先。赤壁之战发生在江汉平原上。从地形图可以看得很清楚。江汉平原的西北方向是巴山和秦岭山脉。北部则是绵延千里的大别山山脉。曹操想要北归。就只有延原路返回。先回江陵。再到襄阳。进而向北返回中原。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襄阳是从江汉平原返回中原的唯一门户
其次。江陵是曹操这次讨伐孙吴的大本营。在那里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在当时那种人困马乏、瘟疫横行的情况下。曹操当然要尽快回到江陵进行补给。以便稳定人心。
既然要回江陵。曹操也有水路和陆路两种方式可以选择。我们知道。曹操的战船都在赤壁之战中被烧掉了。他当时根本没有船可以乘坐。即便是有。也不会愚蠢的去选择逆长江的江流而上。所以曹操根本不可能沿着长江水路折返江陵。只能选择陆路。
曹操行军和撤退路线图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时的曹操其实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面对他的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走陆路。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江陵。所以。假如我们在地图上将乌林和江陵这两个地点连接一条直线的话。正好就必须穿过云梦泽。经过所谓的“华容道”。
引述复旦大学张修桂教授的说法:
“华容道横贯整个江汉平原中部。东南端起自今洪湖县乌林。中经今潜江县龙湾华容县故址。西北直抵南郡治所的今江陵县。全长150公里。”
也就是说。乌林—华容—江陵。这条路线是曹操逃跑的唯一选择。即便是面对一道泥泞坑洼的大沼泽。他也要硬着头皮闯过去。为了尽快撤离。他甚至不惜“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也就是牺牲掉那些老弱残兵。用他们的身体来铺平道路。以供马匹践踏而过。
三、《三国演义》中对华容道的描写是真实的吗?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把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整个经过和原因弄得比较清楚了。那么。这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三国演义》中关于华容道的剧情和真实的历史有多大的差别呢?
其实。《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小说。为了使剧情紧张刺激。就难免会有一些和史实矛盾之处。在这里我仅列举三点:
1.华容道并非是一条山路。无论是在小说还是电视剧中。华容道都被描绘成了一条贯穿于高山峻岭之中的狭长谷道。但通过我们前文的讲述可知。华容道地处古代云梦泽的中心。属于长江和汉江的冲积平原。实际是一条地势非常低洼平坦的沼泽小路。两侧根本不可能有高山环绕。
电视剧中。华容道的拍摄地都选择在狭长的山谷之中
2.曹操当时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狼狈。首先。赤壁之战中曹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突如其来的一场瘟疫。在这种瘟疫的席卷下。曹军早已失去了战斗力。而曹操也早就萌生了退军的心思。其次。按照史书记载。周瑜虽然烧毁了一部分的战船。但还有一部分是被曹操自己烧掉的。试想一下。曹操有时间烧船。说明他当时逃跑的并没有那么的仓促和狼狈。
3.曹操并没有遇到关羽的拦截。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率领水军赶赴夏口支援刘备。并且跟随刘备参加了赤壁之战。在时间点上推算。他不可能提前出现在一片茫茫的沼泽地中等着曹操。事实上。按照《山阳公载记》中的记录。当时追击曹操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本人。而且刘备仅仅是在曹操顺利通过华容道后才抵达。并没有出现在曹操的前面进行拦截。
结束语
说到这里。或许已经清晰明了。历史上的华容道其实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无论是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是和我们心目中的所思所想。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千百年来。由于地貌的不断变化。原来曹操走过的那条“华容道”早已变得无法辨识。成为了江汉平原上的一方普普通通的沃土。在现在的湖北潜江和监利一带。虽然流传着很多和曹操、关羽有关的地名。但实际上大多都是来自后人的杜撰。并没有真实的史料可以佐证。
然而。在中国人的心中本来就存在着两部“三国”。一部是《三国志》中的真实史料。一部则是《三国演义》中惊心动魄的故事。事实上。“华容道”早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而是演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真实的华容道已经无法探寻。但人们心中的华容道却永远存在。它烙印在荆襄大地上。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永远挥之不去。
大家还在搜: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586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华容道,云梦,非要,江陵,江汉平原,这条路,襄阳,荆州,沼泽,赤壁之战
华容道是在哪里 曹操为什么非要沿这条路逃跑,现在知道了,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说起华容道这个地名。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遭遇惨败的曹操沿着华容道撤退。成功逃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