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答案:


近段时间。教育部在官网发布。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前段时间。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名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提到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牵动着广大教师、家长和相关教育工作者的神经。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人生阶段。只有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出现的问题及体现的特殊性
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看似和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差异。如情绪持续低落。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显著下降。行动迟缓、活动量减少。沉默寡言等。但与成年人不同。比如。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大多是由典型的事件或因素触发的。主要集中在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发现。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事件30%属于学习方面。40%属于人际关系方面。其他方面的占30%。可见。学习、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但从本质上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成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显著特点又有所不同。以抑郁情绪为例。主要表现在:
第一。青少年抑郁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情绪低落、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负面自我评价以及意志和行为减退等。其临床特征与成人组有显著差异。较少有成人主观上的抑郁感觉等。
第二。抑郁青少年往往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而是通过行为或躯体症状表达出来。这可能会掩盖抑郁症状。导致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延误疾病的治疗。
第三。伴随症状有焦虑、烦躁、紧张不安、易激怒等症状。还可伴有多动、不守纪律、冲突、反抗、逃学、厌学等。甚至有打架或其他违纪行为。
除了关注那些达到抑郁临床标准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青少年这个群体。为什么当今有那么多青少年不快乐。甚至有些青少年出现了极端不良情绪的情况?
导致青少年不快乐的影响因素分析
导致青少年不快乐的因素有很多。但这些因素之间并非是孤立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和联系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这些因素进行归类。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更有利于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地。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下面来分析青少年在这些层次需求的缺失。生理需求在此就不做讨论了。
安全感。
安全需要包括安全、稳定、依赖、保护。免受恐吓、焦虑和混乱的折磨。对体制、法律、界限的需要和对保护者实力的要求等。父母是给青少年造成安全感缺失的主要来源。“父母的不公平、不公正或相互矛盾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全”。这些不仅会给他们造成痛苦。也会让他们感到这个世界是不可靠、不安全和不可预见的。另外。家庭内部的争吵、肢体冲突、分居、离婚、对孩子打骂、发脾气、恐吓、责骂、粗暴的体罚等不仅会让孩子惊慌失措、惶恐万分。还会让他们害怕失去父母的爱。从而引发他们的抑郁情绪。
四川大学附属小学心理中心小组协同四川大学心理科研团队对该校1843名学生施测的结果显示:学生的情绪问题、品行问题以及多动等。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知识性、亲密度和组织性高的家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少;矛盾性、追求成功、道德性高以及离异留守等非核心家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多。可见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爱与归属。
对爱的需要包括感情的付出和接受。归属感需要是指个体需要在其隶属的组织中感受到被接纳和认可。如果两者不能得到满足。人会产生强烈的匮乏感和孤独感。极度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爱与归属的需要对青少年来说主要来自父母、同性甚至是异性朋友。如果感受不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没有朋友。感受不到来自家人、朋友、老师或同学的认可和接纳。会引发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青少年对父母情感的依赖逐渐减少。而对同伴的需求更高。但是由于我国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里缺少同龄伙伴;又由于学习任务繁重。跟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减少。难以发展友谊。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
自尊需要。
每个人都需要获得一种对自己稳定的、较高的评价。或者说对于自尊及来自他人的尊重有需要或欲望。马斯洛认为这种需要分为两类。一是对能力、成就、权势、优势、胜任感以及自信、独立和自由的欲望。二是来自他人的尊敬或尊重的欲望。包括地位、声望、名誉等。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带来自信。使人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的、有能力、必不可少的。而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自卑和无助的感觉。让人丧失基本的信心。产生焦虑和其他神经症倾向。
青少年如果自尊水平低。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感受不到来自父母、老师和同伴的尊重。感受不到自己被需要。都会导致其不快乐或其他抑郁焦虑的情绪。当前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大多只关心青少年学习成绩。对青少年的评价主要放在学习成绩上。会让许多青少年感受到挫败感。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无法满足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指的是一种使人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如果前几个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青少年则会缺乏目标感。也缺乏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意志力。表现为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概念。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除了缺少马斯洛提出的五个层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之外。青少年还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会导致他们无法感受到快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感受不到学习和生活中的乐趣。首先。落后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大量低效、重复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失去探索世界和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其次。两点一线的生活、永远都做不完的作业使他们没有时间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发展个人兴趣、参加课外的团体性活动以及与他人进行交往。这些都会让青少年无法感受到学习和生活乐趣。产生厌学甚至厌世的情绪。再其次。家庭中严肃紧张的氛围和充满冲突的亲子关系也会引发青少年焦虑和抑郁情绪。
缺乏掌控感。形成习得性无助。对青少年来说。学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无从选择。受到的评价也主要来自学习方面。如果在家庭中。父母习惯于控制。不能给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机会。就都会让青少年缺乏掌控感。当他们无力与这些因素抗衡时。他们只能选择逃避、拖延等消极抵抗方式。
心理空虚。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在当前社会。心理空虚、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并不只是青少年独有的。但与成人相比。他们更可能为此引发焦虑抑郁情绪。2018年。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第四次对全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的方向感有时会越来越模糊;到了高二年级接近40%的学生缺乏清晰的学习或职业目标;农村学生比城市和县镇学生更缺乏清晰的未来职业方向;女生比男生更缺乏对自己清晰的学习与职业目标设计;有10%的学生缺乏生命意义感。其中高二年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不如初二年级学生;县镇和城市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不如农村学生;女生与男生相比。更加认为自己生活得没有价值。
学习压力。之所以把学习压力放在最后。是因为学习压力并非是导致青少年不快乐的主要或核心因素。学习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不存在或者影响不够严重。青少年就能更好地应对来自学习的压力。
青少年需要层次模型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分析当代青少年现实困惑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青少年需要层次模型。这一模型也呈金字塔结构。从底端到顶端依次是:爱与安全感、愉悦感、归属感、掌控感、成就感。其中。爱与安全感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根基。处于底部。愉悦感来自学习和生活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对青少年来说。愉悦感对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归属感满足的是人的社会需求。青少年在学校环境或同伴群体中被认可、被接纳是他们归属感的来源。掌控感也叫作内在控制感。个体的内在控制感越强。焦虑或抑郁情绪就越低。价值感和幸福感等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成就感与自尊需要有紧密联系。关系到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水平。只有让他们在某些方面体验到成就感。才能更有利于他们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青少年只有在认知能力、社会和情感能力方面获得平衡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现实社会。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通过以上影响因素分析。就能清晰地认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构建一个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一。父母应努力与孩子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构建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父母需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给孩子创造充满爱和接纳的环境。让青少年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安全感。爱与安全感是青少年底层和最重要的心理需求。爱与安全感的缺乏会导致包括抑郁在内各种心理或行为问题。然而父母如果忽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没有时间和能力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或者对孩子过度关注、越俎代庖。过多地干预或控制孩子。或者不恰当地恐吓和惩罚孩子。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爱的缺失或心理的不安全感。
对孩子的期待要合理。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由于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每个孩子的能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过高的期待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感。而没有期待也容易让孩子失去积极上进的动力来源。
正确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夫妻之间争吵甚至肢体冲突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困扰。因此。父母应首先学会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第二。学校应构建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学习方面。首先需要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要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减少枯燥重复的低效练习和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再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开展分层教学或布置作业。
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和艺术或体育活动。促进他们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改变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让他们在不同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青少年多方面的技能。建立成就感。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提高自信心。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提高社交技能。掌握压力应对策略。发源于美国并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教科文组织在全球推广的社会情感学习项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和幸福感。可以在全国中小学中大力推广。
第三。社会应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为他们创设适宜的软硬件环境。
仅仅依靠学校无法完全满足青少年发展个人兴趣和潜能、提高社交技能的需求。因此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构建能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软硬件环境。
硬件方面。需要创设适合青少年进行娱乐、运动和交往的活动场所。现在很多儿童活动场所只适合12岁之前的婴幼儿和小学生。适合青少年的活动场所非常少。软件方面。社会组织或机构一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独特功能。为青少年组织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各种团体性活动或兴趣活动。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兴趣。提升自己的社会技能;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或公益活动。帮助青少年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让青少年摆脱虚无感。意义疗法创始人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指出。“个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那么意义从何处来?弗兰克尔说。能支撑他在集中营活下来有两个因素:一是他深爱的妻子;二是在集中营帮助别人让他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快乐。对青少年来说。体验到爱与被爱是找到人生意义最基本的前提。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只有真正地懂孩子、科学地爱孩子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才能让他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圈子。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从而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大家还在搜: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728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学生,因素,孩子,自己的,抑郁,父母,需求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现在知道了,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近段时间。教育部在官网发布。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