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女儿孤寂 诗人孤愤——读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698-757)——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与高适、王之涣齐名。其诗以七绝见长。绪密而思清。因其曾任江宁丞。时谓王江宁。后世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著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长信秋词五首》是王昌龄所作十分有名的一组宫怨诗。可谓唐代宫怨主题代表作。
“金井梧桐秋叶黄”是第一首。在这首诗中。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截取深宫秋夜寂寞女。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典型片断。借景托情。刻画心理。笔触凄婉。深婉含蓄地描写了这位或许还是少女的嫔妃。锁在深宫。长期冷落。青春枉废。自由、爱情与幸福等被活活羁耗殆尽的无限寂寞与凄悲。对其寄予深深同情。这种手法与寄托。同样贯穿其它四首。
问题来了:名扬天下的盛唐边塞诗人。为何有如此凄婉含蓄的宫怨诗作传世?其中隐有诗人何种情怀寄托?
1、诗人善咏三大领域见长
一是边塞诗。主要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等。其中《出塞》被誉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二是送别诗。最为著名的当数《芙蓉楼送辛渐》两首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可谓千古流芳。
三是闺怨/宫怨诗。代表作分别是《闺怨》和《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
2、“卧听南宫清漏长”的弦外之音
这就要从王昌龄的主要经历和诗作历史背景说起了。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其后。再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755年12月-763年2月)起后第二年(757年)。他又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时年59岁。后张镐按军河南。将闾丘晓戮之。终替王昌龄报仇。
王昌龄仕途生涯可分为上升与失落两个阶段。这两大阶段的诗作可谓显著不同。
在上升阶段。也就是青壮年时期。他的诗作以其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达到高峰。可谓雄气万千。壮阔豪迈。后来仕途坎坷浮沉。三次被贬。终在标志盛唐转衰的安史之乱初期被杀。《长信秋词五首》。据说写于他第二次被贬前。
“卧听南宫清漏长”——诗中描写的女儿寂寞。何不是在盛唐转衰之际。政治抱负屡被打击的诗人之孤愤的真实写照?!
3、诗作的艺术特色
取景到位——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其中苦闷寂寞。作有许多诗歌自伤。
意象到位——井边梧桐、深秋黄叶、秋夜冷霜、熏笼玉枕等。无不对应秋之凄凉。心之寂苦。
手法到位——借景托情。渲染烘托。多重铺垫。含蓄凄婉。余音不绝等。
......
(具体赏析这首诗作艺术成就的文章可自行搜索。不再赘述)
其他观点:
谢邀答: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是七言古风。每一首亦可称古绝句。其格律己接近近体七言诗绝句。金井梧桐秋叶黄是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珠帘不卷夜来霜。平平仄仄仄平平。
熏笼玉枕无颜色。平平仄仄平平仄。
卧听南宫清露长。仄平平平平仄平。(平水韵)
这是一首宫怨诗。情感深婉含蓄。意境寂寞凄凉。
梧桐叶黄。秋夜冷霜。珠帘不卷是待来人。而来的只有夜霜。长夜漫漫无声息。听到的只有宫漏。寂寞空虚人憔悴。显得香炉玉枕皆无颜色。滿腔怨情都用景物托出。无有一字怨情在纸上。
其他观点: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
你喜欢王昌龄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唐朝·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里选的《长信秋词》五首之一、之三。被《乐府诗集》收录。编在《相和歌辞·楚调曲》中。题为《长信怨》。写班婕妤失宠后幽居长信宫的悲愁。
金井。有金彩涂饰的井栏。故名。诗词中常用它美称宫廷园林的井。这里。它暗示特定的环境——长信宫。秋天悄悄地降临了。长信宫前的梧桐叶已经枯黄。一片萧瑟的秋意。
诗人的笔触由外而内。“珠帘不卷夜来霜”。这是一个语义不确定的句子。可以看成是一个有省略的因果复句:因为夜寒霜重。所以珠帘不卷。就字面看。还可以理解为:珠帘不能卷去秋霜的寒意。因为这种寒。是深藏于抒情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凄寒的内境。是驱不去、排遣不开的。
诗人的笔再由室内而及床闱。熏笼。指用来熏香或烘干用的、有罩笼的炉子。熏名香、设玉枕。是为了等待君王。君王不来。不说玉颜失色。而说设以待寝的器物黯然失色。
末句始点出人物情态——卧听。“听”什么?听觉所指。无非是皇帝幸临的南宫。漏。古代计时的器具。铜壶滴漏。那声音不会很大。西宫如何能听得见南宫的漏声?更何况南宫正笙歌聒耳。即有漏声。也非“清漏”。“欢娱嫌夜短”。南宫之“漏”。更不会有“长”的感觉。南宫歌吹西宫愁。这里。只能把它理解为卧听南宫歌吹的西宫愁怨之人用心灵所感觉到的漏声。“清”承“秋霜”。是长信宫的心理氛围;“寂寞恨更长”。“卧后清宵细细长”。“长”是失宠人所感受到的主观时间。“清漏长”三个字浸染了非常浓郁的感情色彩。
全诗四句。三句写景。由远及近。由外而内;一句叙事。没有一个字正面抒写人物的心情。而那枯萎的梧叶。黯淡的玉枕、熏笼。寒侵玉骨的秋霜。细微、单调、绵长的更漏:目之所见。触之所及。耳之所闻的一切所暗示的潜信息。都指向一个韶华空逝。处境凄寒、无望中仍不甘寂寞的失宠者的内心世界。
你喜欢王昌龄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633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南宫,长信,玉枕,珠帘,王昌龄,盛唐,诗作,诗人,梧桐,秋叶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赏析王昌龄的唐诗名篇《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女儿孤寂 诗人孤愤——读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