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亦称镜鱼、平鱼。体形侧偏。呈卵圆形。银灰色。头小。吻圆。头胸相连明显。口、眼都很小。两颌各有一行细牙。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状突起。嘴舌不能伸缩;头后侧感觉管从不延长。呈尖形。脊椎骨40~41。背鳍与臀鳍同形。稍长。呈镰状。成鱼腹鳍消失。鳍刺很短。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披细小的园鳞。颜色银白。故称银鲳。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水深5米~110米的水域。早晨及黄昏时在水中上层活动。不甚活跃。喜欢在阴影处成群。小潮时鱼群更为集中。银鲳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东海银鲳。春季从台湾海域北部北上到东海北部。每年5月上旬(立夏)以后。渔群就北移进入浅水区生殖。喜欢在浅海岩礁、沙滩水深10米~20米一带河口处产卵。卵浮性。产卵量8万~35万粒。
共10张
鲳鱼品种
金鲳
学名卵形鲳鲹。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为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金鲳鱼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区。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金鲳鱼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唯产量不大。所以可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
红鲳(淡水白鲳)
学名短盖巨脂鲤。别名也叫淡水白鲳。成体有着黑色的背鳍和闪耀着桔红色金属光泽的腹鳍。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刀鲳
刀鲳鱼。又名眼眶鱼、皮刀鱼。属肉食性鱼类。喜欢追逐发光的猎物。主要栖息于较深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口区。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深弧形隆起。锐薄如刀。口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鳍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体背深蓝色。腹部银白且有淡黄色。侧线上下有2-4列蓝绿小斑。比银鲳鱼肚子大。
乌鲳
俗名黑鲳、铁板鲳、乌鳞鲳。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头小。吻短。口小。两颌牙细尖。鳃耙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
灰鲳
近海暖温性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日本、东南亚等地。灰鲳生长迅速。肉质肥厚。口味鲜美。是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体呈菱形。背鳍和臀鳍显著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银灰色光泽。灰鲳为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深不超过130米。喜在阴影中群集。成鱼主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
刺鲳
俗名䖳鲳、肉鱼、瓜核、肉鲫、南鲳、玉昌、海仓。生活于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性鱼。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体呈长卵圆形。侧扁。头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尾鳍深叉形。
斑点鸡笼鲳
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缘在背鳍起点处和腹缘在臀鳍起点处最高、口小。眼大。体被栉鳞。并伸展至背鳍与臀鳍上、体呈浅灰褐色。体侧有4~10条成横带状排列的浅黑色斑点、背鳍连续。前半部有9~10鳍棘。第4棘最长。胸鳍大。延长至尾柄;臀鳍有3鳍棘;尾鳍弧形、各鳍均呈淡豆绿色。
雪花鲳(南美鲳)
学名巴西真鲳。体延长或体甚高而侧扁。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端达眼中部下方。前鳃盖骨边缘具小棘。背鳍和臀鳍基部被以鳞片。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5~9鳍棘。鳍棘柔软。最末鳍棘长度等于相接鳍条。臀鳍3鳍棘。尾鳍凹形或叉形。背鳍8~9鳍棘27~29鳍条。臀鳍3鳍棘23~25鳍条。侧线鳞100~130。体长为体高的1.9~2.6倍。椎骨29。原产于西南大西洋区,从巴西至阿根廷火地岛海域,栖息深度22-133米。
条纹鸡笼鲳
俗名蜈蚣鲳、婆心鲳、烟袋鲳、鸡鲳、龟花鲳、香鲳体侧扁。略呈菱形。体侧有4-9条深色横带;鳃盖膜连于峡部。但不愈合成皮褶;背鳍通常有8鳍棘。以第三鳍棘为最长;鳔两侧各约有15对分枝很多的细盲管。暖水性鱼类。体长一般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00毫米。栖息于近岸浅海。亦会进入河口咸淡水处。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体形较小。但数量较斑点鸡笼鲳为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
饲养管理
金鲳鱼
养殖条件
试验池3口。位于紫泥镇甘文生态养殖示范区内。大小相同。每口池塘面积12亩。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开阔向阳。池深2m。坡比l:2.5。沙泥底质。池底淤泥6cm-10cm。水源为九龙江中港水。排灌方便。可利用潮汐变化进排水。水质清新无污染。pH为7.0-8.2。盐度范围在5‰-12‰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5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mg/L。
池塘改造及清塘消毒!
其他观点:
简单来说。鲳鱼是一个大的类别。银鲳鱼是隶属于这个类别下的其中一种种类。白鲳、平鱼等都是银鲳鱼的别称。
鲳鱼是什么鱼?
所谓鲳鱼。是属于鲈形目、鲳科的鱼类。它的体型呈短、高、扁的特点。大致是菱形的样子。
鲳鱼是我们经常能看到、吃到的一种海鱼。它的分布很广。在印度洋、太平洋西部都有。我国东海、南海也有大量鲳鱼。
鲳鱼的营养价值也很丰富。除了海鱼常见的DHA之外。鲳鱼还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比较低的脂肪含量。每100克鲳鱼含有15.6蛋白质以及6.6克脂肪。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数值了。从肉质上来看。鲳鱼的肉质很细嫩。而且鱼刺很少。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特别合适。
此外。经常食用鲳鱼。对于消化不良、贫血。筋骨酸痛等症状。有比较好的缓解效果。
银鲳是什么鱼?
鲳鱼有很多具体的类别。包括银鲳、金鲳、红鲳、灰鲳等等。不同类别的鲳鱼。在外形和味道上都有细微的差别。
银鲳鱼。别名白鲳、平鱼。它是鲳鱼的其中一种。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鲳鱼类型。它的特点就是全身银白。体型较小。肉质细腻。
相比于其他种类的鲳鱼。银鲳是比较“金贵”的。不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口感上。银鲳都是鲳鱼里的佼佼者。
这是因为。银鲳基本都是野生的。目前没有实现人工养殖。而且银鲳除了中间的脊椎骨之外。全身上下几乎没有其他鱼刺。肉质格外细嫩。
对于银鲳来说。最简单的烹饪方法就是清蒸。由于银鲳本身有过硬的品质。只要简单的清蒸。就能完全凸显出它的鲜美味道。哪怕是厨艺小白也能轻松驾驭。
大家是不是搞清楚银鲳、白鲳、鲳鱼、平鱼的区别了呢?这里要建议大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想买鲳鱼吃的话。最好还是购买银鲳。做法简单又好吃!
其他观点:
消费者要自己长本事!谁也依靠不得!好听的名字遍地都是!一个(任何东西)也别轻信!这是第一步!第二部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哪一种好。记住模样长相!手机拍照下次照着相片买!不容易出错!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 有没有对视力好的水果推荐?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875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鲳鱼,背鳍,臀鳍,鱼类,尾鳍,侧线,印度洋,东海,平鱼,都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银鲳、白鲳、鲳鱼、平鱼是一种鱼吗?如何区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亦称镜鱼、平鱼。体形侧偏。呈卵圆形。银灰色。头小。吻圆。头胸相连明显。口、眼都很小。两颌各有一行细牙。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