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一、这句话的出处
这句话出自《卫灵公第十五》。
原文是这样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说。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偶尔也会“坏事变好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告诫我们不要为难别人。可是有时候也会“坏事变好事”。
古代有一个将军。他自己特别不爱吃猪肉。所以当他的士兵犯错时。他就让士兵吃猪肉。而且还恶狠狠地说:“你再犯错误。我就使劲让你吃猪肉。我腻死你。”
让他没想到的是。犯错误的士兵越来越多。他就问他的军师。怎么回事儿呢?这么惩罚他们。他们还在犯错误。军师说:”因为他们特别想吃猪肉。”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我们就不去考证了。可以当成一个笑话来听。但是却让我们反思。任何事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不好!
表面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讽刺版。“歪打正着”地变成了好事。只是我们还是不要去尝试。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结果终究是坏处多。好处少。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衍生出两大“破坏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衍生出两大“破坏行为”:一是“己所不欲。必施于人”;二是“己所欲。定施于人”。前者是使坏、变态、恶心人。这比较好对付。后者才是最可怕的。难以对付或者根除的。
自己喜欢读的书。非要推荐给你去读。你不读。他就说你这人素质太低;自己喜欢的食物。非得让你去吃。你不吃。他就说你看不起他;自己喜欢穿的衣服。非得让你去穿。你不穿。他就说你不尊重他。自己想干的事儿。非得让你去干。你不干。他就说你不够哥们。
总之一句话。就是他喜欢什么。必须让你喜欢什么;他讨厌什么。也必须让你讨厌什么。这就是““己所欲。定施于人”。往深里讲。就是一种道德绑架!所谓“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就是这个意思。
四、分享几个典型的小故事
1、我有一个学中文的同事。有一天给我推荐《诗经》说:“冯老师。《诗经》特别好看。我正看着呢。你去买一本看吧!”
为了表示客气。我说好啊。大约过了十几天他碰到我。问我:《诗经》你买了吗?你看了吗?我说:“哎呀。对不起。我还没买呢。”
他立刻就不高兴了。说你这人咋这样呢?你不是特别爱学习吗?怎么我推荐给你这么好的书。你不去买呀?一顿劈头盖脸。真的让人无语。如果我告诉他。我不喜欢看《诗经》。估计难听的话会更多。
2、闺蜜的先生。喜欢做饭。下了班儿。就开始在厨房鼓捣各种食物。闺蜜喜欢看书。对吃饭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吃饱就行。每次先生做好饭。一个劲儿的让闺蜜吃吃吃。
闺蜜吃的稍微少些。先生就开始闹腾。说我辛辛苦苦给你做了这么多的饭。你居然不吃。你这人咋这没良心呢?
闺蜜告诉他。我吃什么都行。把时间腾出来让我看书好不好?先生说。书有啥好看的。吃好东西多好。所以闺蜜为此十分苦恼。
因为先生的做法就是“己所欲。定施于人”。我喜欢什么。你必须喜欢什么。
3、我爱人也是典型的“己所欲。定施于人”的典范。
我儿子十四五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上街买衣服。我爱人喜欢什么样的衣服。就必须让我买。就必须让我儿子买。我儿子叛逆心理强。你让我买啥。我就不买啥。我爱人没有办法收拾他儿子。就来收拾我。
我想要哪件衣服。他不同意。肯定买不成。他同意的。不管我是否同意直接下单。后来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偷偷地上街去买。不带他玩儿了。买回来后。他瞅着不顺眼。顶多唠叨两句。也就过去了。
有时我想。这是何必呢?可是人家就是乐此不疲。就得去管你。
4、有一个朋友爱打麻将。有一次他叫我去打麻将。我说我不喜欢打麻将。他就像看外星人似地对我说:你们知识分子就是假清高。打麻将多好啊。你还不打。今天必须打。碍于情面子。打了一下午麻将。从此以后。我们俩的朋友也没得做了。
总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这种人属于素质比较高的;还有“己所不欲。定施于人”的人。这种人属于心术不正的;最让人无奈又无语的。就是“己所欲。定施于人”的人。
希望最后大家都多学点心理学。不要去做“老公公背儿媳妇儿。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了。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我!
其他观点:
子贡曾经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大概“恕”字可以吧?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通过这句话告诉子贡一个行事标准。就是用自己的好恶来衡量别人。因为人们的心理感受都是一样的。自己不喜欢的别人肯定不喜欢。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别人肯定也不愿意。比如挨打。都知道不是好事。没有人想挨打。(别提黄盖。人家是为了抗曹大局。)自己不想挨打。那你就不要去打别人。
众所周知。“仁”是孔子的毕生追求。只有人人达到“仁”的境界。社会才会和谐。人间才能春风徐徐。温情怡人。“仁”就是“爱”。正像一句歌词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变成美好的人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在告诫人们。所谓的“仁”实现起来其实很简单。只要每个人都不再逼迫别人去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自己与别人打交道时设身处地想一想。及时纠正过分的行为。得饶人处且饶人。甚至多多去做别人乐意接受的事情。也就是多做好事。多多行善。那么“仁”就可以实现了。
道理确实很简单。比如你不愿意自己的麦子被践踏。那你就不要践踏别人的麦子 。你不喜欢丢东西。那你就不要去偷别人的东西。你自己想活的平安快乐。那你就不要去伤害别人……人人都能检讨反思自己的行为。大家都相安无事。最后皆大欢喜。那么孔子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我认为效法的人肯定是有的。毕竟两千年来《论语》一直是学子们的必修课。谦谦君子大有人在。“悲天悯人”的善人肯定不少。如刘备就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但“不法分子”还是有的。因为它跟某些人膨胀的“欲望”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这些人在利益面前。会把圣人的遗训抛到了脑后。如地主盘剥穷人。强盗打家劫舍。小偷小摸伺机作案。“村霸”倚强凌弱。流氓欺侮妇女等等。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善良的人们如待宰的羔羊。要养活一大批不劳而获的贵族阶层。要统治阶级去“仁”就是一句空话。他们只要劳苦大众去“仁”。便于他们的统治。而他们自己。一旦受到威胁。就会撕下虚伪的面纱。从来不去考虑什么礼义廉耻和仁义道德。更不会考虑人民的感受 。在他们眼里只有权利和富贵。
在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我们要认真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每一个公民都能认真遵守法纪。奉出一份爱心。大家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他观点:
自己不喜欢的物品。施舍给别人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437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自己的,的人,于人,他就,不喜欢,喜欢,让你
没想到大家都对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是怎样理解的?又是怎样做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出自《卫灵公第十五》。原文是这样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