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前段时间写的一篇文章刚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职场妈妈。每天的工作及往返的交通行程就足以让我们筋疲力尽。更别说回家后还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处理生活琐事。好不容易有点空闲。谁不希望有点自己的私人空间:看看电视上上网、锻炼身体健健身、听听音乐喝喝茶……然而。在生活空间被二娃挤榨的空间下。我也希望有自己的“娱乐”时间。改变了策略和方法后。我不但有了自己的空间。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首先可以培养亲子阅读能力。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自己本人非常喜欢读书。也想从小培养宝宝的读书习惯。然而宝宝的自主阅读能力不强。以前我经常告诉自己:要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自己要以身作则。因此。遇到自己喜欢的书。我常常把她们丢在一边。觉得只要自己不玩手机。宝宝们肯定会“容忍”并“迁就”我的读书习惯。并且能够培养她们的阅读兴趣。所谓“潜移默化”嘛。其实。只要不是在陪伴她们。不管你做的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的事。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不陪她们玩!她们才不管你是在打发时间还是在搞科研。统统不买账!
我在家定了一个“规矩”:跟她们一起呆在房间里。三个人同时看书。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后。我们各自讲述自己看了些什么内容。把“读书会”和“故事会”相结合。还别说。这种效果非常好。我自己看了书。也锻炼了宝宝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她们的耐心和表达能力。一开始。小女儿会表现得很不耐烦(她只有3岁。还不识字)。给她的绘本故事总是三两下就翻完了。我便鼓励她多看几遍。给妈妈多描绘一下绘本里的图片内容。慢慢地。她也能够坚持下来。
这样的亲子阅读每天都在我家上演。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孩子在这种反复输入输出的过程中。阅读效率提高了。亲子氛围浓厚了。表达能力增强了。当然。我自己的阅读时间也有了一定的保证。可谓一举数得。
锻炼只能一个人?当然不止!
作为整天活动少又偏爱甜食的办公室一族。我自身也有这个烦恼。但是。想去健身房或户外跑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奢望”。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没人带娃!
有一次我偶然在公众号上看到一组某著名模特儿带娃健身的照片。给了我灵感:为什么健身要把宝宝排除在外呢?我完全可以带着她们一起呀!说干就干。我在阳台上置办了跑步机。平时跑步时两个宝宝就在旁边看着玩。有时候她们会在旁边跑几步。或者我边跑边跟她们聊天。回答她们的各种问题。分心反而让我不会时刻盯着跑步机上的时间和数字。轻轻松松就能完成既定目标;我用健身软件健身时也不再把她们“拒之门外”。而是把她们“请进来”。她们可以跟着我一起跳操、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在我压腿压不到位、跪趴臀部触不到脚时。她们还会帮我一起按压着;每当我偷懒不想动了。她们也会督促我:妈妈。该运动了。看看。有了宝宝们的参与。健身可真是件方便又美妙的事呢!
带孩子做亲子家务也是可贵的尝试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既然做家务对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既然我们在焦头烂额处理家务时还要不停应对孩子“妈妈。陪我玩”的“骚扰”。何不换种思维模式。让孩子们也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呢?我做家务时也喜欢带着宝宝们:洗衣服时会在地上放个小盆。让她们在里面搓袜子;做饭时会有意说:“宝宝。帮妈妈拿个盘子来”、“宝宝。把那框绿色的小白菜给妈妈端过来”;宝宝们的书桌和绘本书。都由她们自己来收拾;家里的薄衣服和毛巾也由她们叠。虽然经常叠得乱七八糟。但是。肯定会越来越好对不对。有时候她们不耐烦不愿意做了。我也采取非常开明的态度:你们自己玩去吧。下次想做再做。但是大部分时间。她们还是对做家务比较好奇。乐乐呵呵地参与进来。
对于孩子来说。孩子们有自己的空间和世界。尤其是二宝家庭。孩子们之间玩得快活着呢。才不需要你这个大人的掺和。她们所指的“陪我玩”。更多地是希望获得大人的关注与关爱。这个时候。不要觉得不耐烦。更不要懊悔她们挤占了你的私人空间。试试换个角度和方法。探索专属你和孩子的“寓教于乐”的相处模式。或许你会受益匪浅。
其他观点:
作为两男孩宝妈。上跳下串的猴子一样的宝宝。总会让我心累。曾一段时间。我是处于抓狂的状态中。根据我个人体验。我是这样让自己放松的。
首先。心态调整。一般带孩子并不是体力活。而是与孩子斗志斗勇的脑力活。当你带孩子的时候。不要想着没完成工作、生活中琐事。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像小孩一样捉迷藏。在孩子年前示弱、撒娇。你会被孩子灿烂笑容、稚嫩的语言治愈。
其次。带孩子带到崩溃状态时候。懂得及时找帮手。孩子不是属于妈妈一个人的。不要把孩子所有东西揽到自己身上。可以。隔断时间。让爸爸或身边亲人带带。自己和朋友出去透透气。
还有懂得寻找同样年龄段宝妈一起带娃。因为孩子只要有伴。就可以玩的很尽兴。不会缠着妈妈各种提各种无理的要求。同时。和同样状况的妈妈一起谈心。可以倾诉。也可以一起探讨带娃的妙招。这样可以让自己身心都很好放松。并且找到同道人。惺惺相惜。被人懂得和理解。
养育一个孩子长大都是很不容易的。生活的英雄主义是发现生活的真相。仍然热爱生活。与大家一起共勉。
其他观点:
作为一个全职两年带娃的宝妈。对于带娃的“累”感触颇深。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偷懒”的经验。在此。跟各位宝妈们分享一下。
一、带娃为什么会特别“累”?
1、身体上的累
(1)缺觉
(2)家务多且繁琐
(3)只要娃醒着。就要一刻不停地陪着ta
身体上的累。自不必多说。当妈的都懂。都是一部血泪史。
2、精神上的累
(1)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每天24小时。全年无休。就是围着孩子打转。这样的“工作”真的让人感觉很“窒息”。这种累是一种想要逃离的“累”。
(2)育儿的焦虑
孩子的吃喝拉撒。隔三差五的生病。如何给孩子进行早教。如何给孩子英语启蒙?艺术启蒙?幼儿园怎么选?……..养娃之后。就是操不完的心。
加上。现在国内教育的现状。家长们压力都很大。都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宝妈们学习各种育儿知识。然而网上的各路专家。观点互相矛盾和冲突。都不知道该听谁的。学得越多越焦虑。
(3)对自己前途的焦虑
几乎每个全职在家带孩子的妈妈。都会有这种焦虑。经济上没有收入。圈子越来越窄。除了带娃好像什么都不会。感觉自己以后的人生都要废了。
二、如何放松?
1、身体上的放松方式
(1)如何解决缺觉的问题?
这个是最容易解决的。趁孩子睡觉的时候。抓紧时间补觉。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比较难了。
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宝妈们都是夜猫子?到了晚上。孩子好不容易睡了。当妈的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拿起手机。爱不释手。一不小心就刷到很晚。
这种放松的方式十分不可取。晚睡不仅对身体健康无益。还会更加缺觉。第二天精神状态不好。带娃的时候更加力不从心。情绪也差。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2)如何解决家务问题?
尽量抽出整块的时间来做家务。
比如。刷碗吧。家里会多备些碗。然后把早上和中午的碗都攒到晚上吃完饭之后。一起刷。
寻求家人的帮助。
一定要鼓励老公多分担家务。如果你家那位还算是靠谱的话。
(3)如何在带娃的时候“偷懒”?
多带出去放电。
一方面。室内空间小。孩子会爬之后。家里的东西都会翻个遍。妈妈们既烦心。又增加了很多家务量。
另一方面。孩子在家只跟妈妈待在一起。特别容易“没事儿找事儿”。带到外面随便闹腾。我经常会带儿子去小区玩沙子。玩水。滑滑梯。他在家里一点小事就哭闹。在外面反而很乖。时间也过得快!
跟孩子玩游戏。
我儿子现在2岁了。他一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陪他玩各种过家家的游戏。当我很累的时候。就跟他假装病人的游戏。我假装成病人。躺着。然后让他给我量体温。喂药。打针。等等。这个时候。我就能光明正大地躺一会儿了。
二、精神上的放松方式
(1)如何解决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这个。真的需要求助家人。偶尔把孩子完全交给家人。一两个小时。半天。甚至一整天。自己出去溜达一圈。逛个街。约好友。
每天都围着孩子转。连个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偶尔从中抽离出来。心情真的能大好。
(2)如何缓解育儿的焦虑?
多看育儿书。系统地学习育儿知识。就不会被网上各种纷杂的碎片知识干扰。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育儿。就能减少很多焦虑。
(3)如何缓解对自我发展的焦虑?
在带孩子的同时。抽出时间培养自己的爱好和技能。
我刚出月子的时候。就开始学摄影。孩子一岁之后。开始读书写作。虽然目前还挣不了多少钱。无法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我很清楚自己每天都是进步的。并不会因为全职在家带孩子就自卑。坚信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等孩子上学。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我混得不会差的。
这两年。全职带孩子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孩子还不到一岁的时候。
直到现在。我才慢慢积累了这些经验。慢慢地轻松一些。每个妈妈都不容易。让我们一起加油!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 有没有对视力好的水果推荐?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984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孩子,自己的,家务,都是,妈妈,时间,宝宝,带孩子,焦虑,我也
没想到大家都对宝妈们带孩都很累,如何在带孩子时更好地放松自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前段时间写的一篇文章刚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名职场妈妈。每天的工作及往返的交通行程就足以让我们筋疲力尽。更别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