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答案:
对联。也被称为对子。是我国民间。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一字一音的汉字。通过对偶语式。还有工整的对仗、语音的协调。总能给人一种朗朗上口。回味无穷的阅读美感。
可是。当你在别人的对联中。徜徉自己的文学想象时。是否也曾经想过: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写出这么好的对联来呢?
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学会下面这5个方法。你也可以成为对联达人。
上下联平仄声相对
所谓“平仄声相对”。指的就是在一副对联中。上联与下联相对应的字或词。其平声和仄声。也要相互对应。
以下面这幅对联为例。
上联:青山不老
下联:绿水长流
上联的青山。与下联的绿水。就是相对应的词。上联青山发音是“平平”。下联绿水发音是“仄仄”。这就是平仄声相对。
那么。是不是每个字、每个词都要平仄声相对呢?其实不是的。
奇数不论。偶数分明
古人在写对联时。有一个规矩。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其实没必要每个字都平仄声相对应。而只需要第二、第四、第六等偶数位的字。平仄声相对应就好了。至于第一、第三、第五等奇数位的字。对不对应都可以。
这就叫奇数不论。偶数分明。
以下面这幅对联为例。
上联:万里秋风吹锦水
下联:九重春色醉仙桃
在这幅对联中。偶数位的字都是平仄声相对应。而上联第一个字“万”是仄声字。下联第一个字“九”也是仄声字;上联第三个字“秋”是平声字。下联第三个字“春”也是平声字。
照此类推。这副对联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水”和“桃”。也属于奇数位上的字。是不是对不对应都可以呢?
当然不是了。
上下联仄起平收
这其实也是区分一副对联。哪一联是上联。哪一联是下联的方法。那就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也就是普通话语系中的三声、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也就是普通话语系中的一声、二声。
关于这一点。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从上面举例的两副对联中。观察出来了。
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上下联词性相同
在一副对联中。上下联对应的字或词。词性应该是相同的。具体就是上联如果是名词。下联也要用名词去对应;上联如果是动词。下联也要用动词去对应。依此类推。
以下面这幅对联为例。
上联:两岸晓烟杨柳绿
下联:一园春雨杏花红
上联的“两岸”、“晓烟”、“杨柳”都是名词。下联相对应的“一园”、“春雨”、“杏花”也都是名词。上联的“绿”与下联的“红”。也都是表示状态的名词。
断句式从断开处重算
所谓断句式对联。就是在一副长对联中。语气会有停顿的对联。那么。在写这样的对联时。是不是依然要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方式。从头至尾的类推呢?
当然不是了。
而是应该在语气停顿的这个字后面。重新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来计算。
以下面这幅对联为例。
上联:春暮偶登楼。上下鱼龙。应惜满湖绿水
下联:酒醉休说梦。关山戎马。未如一枕黄梁
在这副对联中。语气一共有两处停顿。上联的“上下”与下联的“关山”。分别位于第六、第七个字。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应该是“上”和“关”对应。“下”和“山”不论。但实际却反过来了。
这就是断句式对联。从断开处重新计算的原因。
依此类推。
好了。这就是写对联的5个方法。只要掌握好了。写出一副好对联。基本没多大问题。
不信?现在就可以在评论区尝试一下。
大家还在搜: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483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对联,下联,上联,平仄,个字,仄声,都是,平声,相对应,偶数
如何写出好的对联 写对联常识,现在知道了,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对联。也被称为对子。是我国民间。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一字一音的汉字。通过对偶语式。还有工整的对仗、语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