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干净归干净。并不影响日本人乱扔垃圾
以前关于日本的整洁有很多传说。比如日本街头没有垃圾桶。日本人出门都带着垃圾袋。
整体来说。日本的确是个很整洁的国家。很多日本的照片。仿佛都自带滤镜一般。
日本的干净。很大程度上受惠于气候。作为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常年盛行海上吹来的风雨。降水量丰富。空气中的灰尘不容易飘散。显得如同清洗了一样。
至于扔垃圾的问题。日本人对此的确要求严格。无论住家还是企业等。垃圾都要进行分类然后定期集中处理。这方面。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只不过。去过日本的人就会知道。日本街头也有垃圾桶。随地扔垃圾的日本人也并非没有而且数量不少。
以前很多人将日本一地垃圾的现象嫁祸给中国游客。但游客剧减期间。日本照旧出现垃圾遍地都是的现象。连有些日本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这是怎么都赖不掉的。
交通还算通畅。但也没有不堵车
以前有个关于日本交通的传说。那就是“东京不堵车”。大致的意思就是东京的城市交通建设非常合理。而且日本人多数选择公共交通。开车很少。所以日本就连东京这种城市都不堵车。
然而想想都觉得几乎不可能。而若是去过日本也会发现。的确不可能。
以东京为例。这个地方不大可人口极多的超级都市。私家车保有量都相当惊人。加上其他的各种车辆。其道路的拥堵程度可想而知。
上世纪日本经济腾飞的时候。日本各地的城市都经常堵车。这在很多同时代背景的日剧中都有描述。为了解决堵车问题。日本也是想尽了办法。
除了对于出行加以各种明文限制之外。日本很多地方都大幅提高停车位的价格。使得开车出门的成本很高。可即便如此。开车出门的人仍旧不在少数。
现在的日本大小城市。堵车依旧是存在的。上下班高峰想要快点到达目的地。只能坐地铁。
看起来很有礼貌很热情。但真的只是看起来
不管有没有真的接触过日本人。似乎多数人都觉得日本人彬彬有礼。哪怕知道他们可能是装出来的。而现实当中。日本人也确实很讲究礼节之类。
日本人就是这样。嘴边时刻都挂着“对不起”、“很抱歉”、“给您添麻烦了”之类。当然。应该道歉的事情。日本人从来都不会提起。甚至会倒打一耙。
去过日本就会知道。日本的服务业的确很出色。从相关服务人员再到很多的寻常日本人。都很热情。在日本工作的话。身边的同事也基本如此。
但是。不要觉得日本人的热情是真的热情。永远都不要。
日本是个非常冷漠的国家。日本人也是如此。与其说他们“不愿麻烦别人”。实际上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外人对日本人而言。永远都是外人。
这也是为何。移居日本多年的韩裔、华裔。即便过了很多年。仍旧无法真正融入日本的原因。
到处都是老年人。真的相当老化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早就不是个秘密了。按照最新的数据。日本超过65岁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5%。位居全球之最。
冰冷的数字并不明显。真的接触了。才会知道这有多么惊人。
因为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生孩子。而日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早就名列全球之首。因此使得日本的老龄化变得相当高。
由于年轻人太少。而日本人又非常排外。不肯大量引进外来的劳动力。实在没办法。日本鼓励支持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而且直接延迟退休年龄。
从工厂的工人再到职场上班族。日本几乎各行各业都能见到老年人的身影。
日本的老人。实际上掌握着绝大多数的财富。然而这其中少数的日本老人。掌握着大多数。因此更多的日本老人晚年处境艰难。出于无奈。只能退而不休。
非常喜欢外来文化。但坚持以日本为中心
有个形象的比喻是。日本文化是洋葱文化。所有的文化都包含在洋葱瓣之中。一层层剥开之后就会发现。日本文化并没有自己的核心。里面是空的。
从古代学习中原。到近现代学习西洋。日本几乎没有自己的原生文化。
但是从外人的眼光来看。几乎所有的外来文化到了日本之后。都被日本人所消化。然后彻底变成日本文化。也并没有人觉得那些不是日本文化。
比如说起源于汉服的和服。起源于中原漆器的日本漆器。起源于葡萄牙的天妇罗。起源于唐刀的日本武士刀。起源于隋唐建筑的日本建筑等等。
如今的日本人。依旧喜欢外来文化。日本人也从来不否认这些。不像韩国人那样说什么都是自己的。但日本人觉得。外来的文化在日本本土化。依旧是日本的骄傲。
日本接触学习外来文化。态度从来都很开放。但有个底限。那就是所有外来文化都必须服从日本人的利益需要。顺服日本人的习惯。才能够得以生存。
看起来独门独院。但居住环境真的逼仄
很多人在日剧与日本动画之中。都很羡慕日本人的独门小院。以至于很多人还进行反思。为什么人口密度那么大的日本可以做到单门独院。而我们却做不到。
其实。日本真正的富豪住别墅。有钱人住在高级公寓。而多数普通人住的小楼。叫一户建。
不管是蜡笔小新家还是野比大雄家。那种都是一户建。跟别墅相差甚远。真正的别墅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一户建多是木板之类搭建。质地轻巧脆弱。很不结实。
日本人居住的一户建虽然看起来是独院小楼。但其实内部并没有那么宽敞。日本半数以上的一户建。面积都没有到一百平方。能够超过120平的一户建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
在日本。当地人对一户建有个形象的比喻。叫做折叠起来的平房。
因为内部的居住面积实在狭窄。所以日本的断舍离非常流行。日本家庭都要尽可能利用每一寸住房空间。免得家里来人都没地方下脚。
当然。也有比较宽敞的一户建。但几乎都在郊外与小城镇。近郊与主城区基本是没有的。
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逼自己活得很累
常居南京的日本导演竹内亮在中国坐出租车的时候。司机当着他的面一路唱歌。让他觉得非常惊讶也非常开心。他直言在日本。绝对没有这样有趣的现象。
竹内亮直言。日本人几乎都是没有个性的。似乎什么都要与周围人一样才是正确的。不然就会被当成是怪物。这也是日本为什么制服那么流行的原因。
在日本。不管是上学的孩子。还是上班的上班族。都穿着集中一致的制服。东京大阪的街头到处都是一身黑西装的上班人群。毫无特色。
在有些人看来。这是规矩。可实际上。日本人自己也并不愿意如此。
接触过日本的上班族就知道。日本多数的工作并没有那么繁忙。可就算是在职位上摸鱼。绝大多数日本人还是要制造出勤奋工作的假象。
日本人很在乎制度与规矩。当然。是他们自己的讲究。如果有自己的个性。那就是异类。
说实在的。作为高度发达国家的日本。完全是自己把自己弄得如此疲累。他们中的多数缺少自身的个性。也不敢表现出来。这也是日本的抑郁群体那么多的重要原因。
其他观点:
言而无信。口蜜腹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嗜血如命。崇尚杀戮的国家。日本本质上是一个嗜血如命。崇尚杀戮的国家。从日本的历史看。早在1000多年前。当他们还没有能力渡过大洋上日本海峡的时候。就在内部展开了血腥的杀戮活动。幕府时期。就开始了武士道民族精神的灌输和培养。所以。直到今天。日本人也不会像德国人那样承认自己的罪行。非但如此。还变本加厉地推崇二.战.的.甲.级.战.犯。敬.若.神.明。举.国.参.拜。所以亚洲国家特别是我们中国要时刻警惕这个狼子野心的国家。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
日本为君主立宪国。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日本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日本国会。分为众参两院。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国独占和美国将大量加工制造业搬进日本之机。大力吸收美国的资金。学习、借鉴美国的先进工艺、科技和管理经验。并加强仿制、模仿和创新工作。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对外国技术、工艺消化、吸收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右翼势力非常顽固。不但能经常控制国会。而且与周边国家摩擦不断。拒绝反省战争罪行。
日本位于东亚。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众多个小岛组成。日本三大都市圈是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一、 生活习惯
1.满员电车挤到怀疑人生。车站乘务员会帮忙把你怼进车厢里去。
2.干净是真的干净。垃圾分类是真的严谨。喝瓶饮料垃圾分三种。瓶身。瓶盖。瓶子的包装塑料纸。
3.房间必须有浴缸。马桶都是智能马桶。
4.快递可以到户。可以上楼。但是我目前还没见过快递柜这样的存在(信箱是有的。他们的邮政服务还是很方便的)。
5.五十米一个自动贩卖机。两百米一家便利店。
出去玩哪里都有便利店。如果想快速解决温饱问题马上就能做到。
便利店真的好全能。网购的东西可以去便利店付钱。房租可以去便利店付。充交通卡水电费也可以去。
6.上坡下坡的路真的很多。走路很吃力。
10.冷漠是真的冷漠。一般没人让座。老人站在面前也不给眼神的那种。而且刚去坐车不知道路线去问的时候。他们有人会刻意躲。
11.教室会有地毯。教室门是推拉门。
图书馆超安静。还会要求在完全安静的区域不可以敲键盘。如果要打字可以去另外的讨论区。不知道其他学校啥情况。这点我非常喜欢。
12.许多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公交车乘车时踏板会变倾斜可以让轮椅轻松上车。车库门前有专门人员拦下车辆让行人通过。还有一种红绿灯专门针对人少车多的马路。一般人行道都是红灯。车辆自由来往。行人要通过时按一下灯杆上的按钮。再等待一下就可以绿灯通过了。
13.秉持着的不是互相关照。而是互相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且不想被别人添麻烦的态度。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其他观点:
2012年6月初。有幸与相关科研机构等一行受邀前往日本进行为期10天的学术访问与 交流。
在日期间。时间短暂、行程密集。作为访问团一员。尤其是第一次踏出国门的我。还是在走马观花式的行程中所感所悟、收获很多;在浅尝辄止中感受到了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领略和体会到了日本的别样的风土人情。
此次访问与交流项目主要有:生态、设施农业;农副、海产品深加工、流通;环保、无尘垃圾处理、生态建设等相关内容。
日本沙漠协会北陆支会作为访问团邀请方接待十分周到、热情。会长大沢先生是古稀之年-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从他身上切身感受到了日本人的敬业、乐观。这在以后几天的交往中感触尤为深刻。
一、感受金沢“百万石①节
到达金沢市的当日已是日本当地时间19点。代表团一行有幸参观了金泽市传统节日“百万石①节 的前夜预演。6月2日。金沢市举行了盛大的百万石游行。百万石游行列是百万石祭的主要活动。当地金沢市民穿着绚丽多彩的古装。在市内大通道上游行。整个活动 庄重而盛大。参与民众之广泛、表演之专注。令人叹服。
日本金沢市浅野川大桥 举行宁静而美丽的流放友禅灯笼活动
日本金沢市中央大道 百万石游行小学生方队
金沢市中央大道 百万石游行古代武士方队
金沢市中央大道 百万石游行民众方队
游行-------传说中“百万石公主”
二、感受环保
前往NPO日本沙漠绿色协会金沢分会参观。该协会位于金沢市区居民区内。没有专设办公场所。是合并在会长大沢俊夫先生的稻米厂内。如果不看到标志牌。很难想象……这也许就是日本环保、高效集约的文化吧!
三、感受设施农业、海产品流通
日本国土面积小。农业在其国民生产经济中所占份额很少。但丝毫不影响其设施、生态农业的技术发展。不信?你看-----
日本海产品丰富。但是其在流通领域方便快捷。实行经纪人拍卖制。参观了石川县海产品交易市场后。叹为观止。具体交易过程很有意思
四、学术交流
东京都市大学 与师生、留学生代表交流
后记:实际上通过一次短暂考察不可能了解很多。上述只是自己的一点表观心得而已。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在环保节能、科学技术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基于两国国情、历史等方面原因。中日两国还有许多方面要互相包容-------希望不要影响到人文、学术交流。最后希望中日友好、友谊长存!
注:①金沢百万祭是为了纪念对金沢贡献良多的前田利家的进城。而举行的市内规模最大的祭典。礼拜五的晚上沿着浅野川大桥将会举行宁静而美丽的流放友禅灯笼活动;礼拜六下午则会举行祭典主要活动:百万石行列。此外在礼拜六晚上还可以看到1万多人在市内跳着传统盆舞。想感受祭典气氛的民众也可以加入跳舞的行列喔;礼拜日晚上在金沢城公园里将举行传统戏剧薪能(TAKIGI NO)的演出。在周末期间也有数个茶室将会举办百万石茶会。一连串的活动让金沢市充满祭典的热闹气氛。百万石游行列是百万石祭的主要活动。举行时间为六月的第一个礼拜六下午。以金沢车站东口的鼓门为背景。雄壮的出发式盛大展开。之后超过2000名的金沢市民穿着绚丽多彩的古装。在市内约3.1公里的大通道上游行。金沢每年都请来着名演员扮演利家、公主、武士之外。金沢的加贺鸢等传统艺能团体也热情参与庆典表演。庆典行列的终点为金沢城公园。当行列到达此地。也会举行入城的祝祭仪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 有没有对视力好的水果推荐?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409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日本,日本人,都是,自己的,东京,垃圾,就会,国家,海产品,美国
没想到大家都对日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有什么事是到了日本才知道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干净归干净。并不影响日本人乱扔垃圾以前关于日本的整洁有很多传说。比如日本街头没有垃圾桶。日本人出门都带着垃圾袋。整体